我与母亲
母亲,曾经是我心目中的神。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我的童年、少年印象中,母亲是我生命中的灯塔。在我的学习中她曾经用“一个人活着,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来激励我。有家务矛盾时,我永远认为母亲是对的。是周围人不好。即使母亲有不如意的地方,那也是小瑕疵。一直以来我对母亲言听计从。不管她对我怎样,我都忍着,让着。不管内心如何的挣扎,表面上包括行动上我都随她的心意。从来都不会忤逆她的意思。不为别的,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
工作以后,我开始养家,家里的生活改善很多,直到我结婚,我们也挺好的。我老公在部队,婆家是外地,我是结婚没离家。自从我生了孩子,因为看孩子,父母开始告诉我,我结婚了就是婆家的人,他们没有义务看孩子。父母把我看成拖油瓶。还有个原因,我姐姐的孩子他们不用照顾,母亲要一碗水端平。我有怨气却只能忍着,现实是我孩子3个月就得上班,我真的需要他们看孩子,在这期间,母亲诉说着着因劳累而带来的无尽的委屈,并开始从言语上的抱怨到行动上的舍弃,这像极了恃强欺弱的丛林法则,我还是忍着,离开他们我真的没法生活。
现在想想,这种相处模式就如同我一直以来对儿子的态度与行为,因为我是物质的持有者,因为我是家庭生活中强者,在对待孩子时居高临下,无数次强行让孩子按照我的心愿生活,很少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创伤,现在只能尽可能的弥补。
我对父母言语越来越客气,行为上越来越礼貌,经济上花销越来越大方,内心却开始慢慢跟父母疏远,我们间的母女亲情慢慢的有了隔阂。我在成长,越来越自立。我学会了凡是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有了孩子以后,生活与工作上的磨难给我上了很好地一课。
父亲去世了,母亲一直跟着我生活。住女儿家,母亲永远有着客居的观念。隔一段时间她就会找茬哭闹一次,来发泄她在我家的种种不如意,我每次也都习惯性的忍着,按着她的思想去处理。我真的很累很累。我要上班,要陪孩子,要干家务,我已经没有多少心力去哄母亲了。母亲哭闹,无非是在我家不该干家务、吃喝不如意。母亲由原来的还干点家务,变成到点吃饭,啥都不干。时间流逝,我们母女的交流越来越少。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不再耍脾气而是开始装病。我也由原来的紧张变得麻木。
也许,这就是母女间的爱恨情仇。我挺喜欢《都挺好》这个电视剧,因为我也有这样的长辈。以孝为先的中国传统压得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幸福。有多少老人的打着“我老我有理” 旗号在做着伤害子女的蠢事。
我要好好地学习,去成长。抚平内在的伤痛,还自己与孩子一个快乐家庭。这般剖析、诉说,也是在自我疗愈。我得正视所有的问题,不能仅仅是内在的纠结。
我现在还无法真的放下对母亲的抱怨,伤就在那里,越舔越痛。我的内心还不强大,强大到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心平气和的去诉说这一切。一切交给时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