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识时务?不识时务?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44

识时务?不识时务?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44

作者: 93bd497780ed | 来源:发表于2021-02-25 14:35 被阅读0次

识时务?不识时务?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44

“识时务者为俊杰。”那究竟怎样才算是识时务呢?或许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吧。

比如我们说到的那个头撞南墙都不回的杨震,究竟是识时务呢还是不识时务呢?在别人的眼里他可能真的是不识时务。有人让他举荐当官,他认为别人才智不够就不举荐,赵胜被皇帝关进监狱,别人唯恐避之不及,他却去积极营救。这个时候的他也已经算是腹背受敌之人了,甚至快到了泥菩萨过河的地步了。如果他能像别人一样“惜身安宠”或许也不会最后被贬官、被驱逐,到自杀。但是作为杨震他自己,他一定觉得自己是识时务的人。

我们说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出山,算是一个识时务的人。可是还有人在皇上三请之后还不肯出山的,是不是就不识时务了呢?汉安帝时候有一个“隐居不仕,学行深纯”的周燮,皇帝再三召见,他都不肯做官,最后实在没办法去了,但是在半路上装病返回。宗族的人都劝他说“修德立行,所以为国”,但是他却说“修道者度其时而动,动而不时,焉得享乎?”他所认为的识时务跟别人认为的识时务也是不一样的。

比起周燮,南阳的樊英就更厉害了。“少有学行,名著四海,隐于壶山之阳。”后来“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皆不行。”再后来,汉安帝“策书征之,不赴”;“复以策书,玄纁,备礼征”,仍旧“固辞疾笃”;再后来干脆直接“切责郡县,驾载上道”;可是到了京师,“称疾不肯起;强入殿,犹不能屈”;皇帝派太医去诊病,为他单独“设坛,令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拜五官中郎将”,但是樊英依旧称病,最后“赐告归”。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朋友“引古譬喻,劝使就聘”,也有很多人怀疑他是不是能“立志守节”,最后樊英还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锻炼自己的“识时务”,也是外人眼中的“不识时务”。

“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但是这里的“时务”究竟是大家眼里的“世俗之务”,还是自己心中的“立志守节之务”,这就需要当事人自己来定论了。“昧先几者非明哲。”懂得这句话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识时务”吧!

相关文章

  • 识时务?不识时务?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44

    识时务?不识时务?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44 “识时务者为俊杰。”那究竟怎样才算是识时务呢?或许每个人都有...

  • 不识时务

    海峡东岸,风起云涌,恶浪涛天。 媚日去中,挟洋自重,不共戴天。 不识时务,经济衰落,民愤冲天。 引狼入室,心甘情愿...

  • 不识时务

    不识时务(488字) 文/何国华 最近,村里人赶趟似的建新房。老何越琢磨越觉得此事不对劲,决定探个究竟。 老何去问...

  • 不识时务

    “有空吗?请你吃饭。”一位客户给我发微信说。 “谢谢,不用啦!”我毫不含糊地回复。 “喝酒吗?请你去喝酒。”这位客...

  • 门如市,心如水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28

    门如市,心如水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28 读《资治通鉴》,看到这句话就特别的喜欢,内心突然就被触动了。“门...

  • 不识时务的人

    一个习武者穿行树林时,看到一个蒙面抢匪正在抢劫一位商客。习武者二话没说,三拳俩脚,就把抢匪打趴下了,抢匪拿出砍刀,...

  • 由起步看发家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50

    由起步看发家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50 这两天继续阅读《资治通鉴》,已经进入三国初期的历史了。虽然纪年还是...

  • “不识时务”怎么演讲?

    龙兄的一篇演说“机情四射”,听起来就很高大上,这就是拆字(词)法演说。那么拆字法一定是有方法的吧?今天向大家介绍一...

  • 不识时务的树

    看准一个位置 就安营扎寨 简单的生存 依时而行 吸尘,造氧 助鸟筑巢 淡定的目光 与开发商有交流的障碍 八面玲珑的...

  • 不识时务的鲍勋——《三国志》读书笔记之十九

    2019-05-18 人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而三国时期的鲍勋却因为不识时务而把自己逼上了死亡之路。 鲍勋,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识时务?不识时务? ——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4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do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