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化苦旅》印象之地点篇

《文化苦旅》印象之地点篇

作者: 罗斯汀 | 来源:发表于2017-05-03 12:43 被阅读0次

    暑假准备去趟莫高窟。忆起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其中有些章节就是写莫高窟的,印象很深。

    同样是莫高窟的菩萨,十六国时期的菩萨看上去有点恐怖,映衬当时世间的苦难气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菩萨粗短的身材变得修长活泼,展现放达之风。隋朝飞天形象最多,展现当时士族门阀对飞仙升天的向往。唐代整个画面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欢乐,彰显盛唐之风。而到了宋朝,也许因为河西走廊当时大小不断的政权纷争,使得文化之气受阻,宋朝的菩萨有一种冷漠的气息。元代的菩萨则受藏传密宗的影响,呈现一种陌生的神秘和恐怖。

    读余老师笔下的莫高窟,菩萨、历史、人物,就这样在心里埋了种子,生出向往,这种向往比对一般的景点更为热切和厚重一些。对于暑假的莫高窟之行我竟现在就开始期待了。

    除了莫高窟,书中景点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都江堰。

    都江堰我去过,但看到余秋雨老师笔下的都江堰,还是觉得自己白去了,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只停留在浮光掠影的观景层面,糟蹋了它背后的历史。

    余老师写都江堰,未见其“身”先闻其“声”。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是本能地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去。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骤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
    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他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都江堰除了景,还有科学和执着。一个两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直到今天还一直执掌着亿万人的生计,这一切都归功于当时的郡守---李冰。李冰没有学过水利,但他以使命为学校,竭力钻研几载,却总结出直到现在仍然是水利工程的圭臬。

    隐约记得当时的导游介绍过都江堰设计的精妙之处。再次查阅相关资料,果然在当时度量、计算、人工都远不及今日发达的时候,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对莫高窟和都江堰这样的历史人文景点,先读一点它背后的故事,再带着对其历史、人物、文化的追溯之心、感怀之意,行文化之旅,应该是更有意思的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苦旅》印象之地点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fq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