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之莫高窟

文化苦旅之莫高窟

作者: 如愿蔡蔡 | 来源:发表于2018-04-16 23:56 被阅读0次

      因为自驾去过莫高窟,所以在看到余秋雨的这篇莫高窟,着实觉得亲切! 一开始读,就让我知道了莫高窟修建的起源,不论这个故事的真实度,起码有一个根源,把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追问,有了一个安放之处!

      莫高窟真心遥远,就算我这个在新疆广袤的疆土上生活了三十余年,一出门最少200里的我,在越是距离莫高窟越近越觉它的遥远!我还是开车四驱越野,而古人趋之若鹜的来到这里,当时的马车应该是最为豪华的交通工具了吧!文中写到“从哪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到这里,都非常遥远。在可以想象的将来,还只能是这样。它因华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

这篇里的乐樽和尚和第一篇的王道士有了一个很强烈的对比,按照作者的思路来看,莫高窟的起于乐樽,毁于“王道士”,往日的佛教圣地,今日的名胜古迹,作者内心对莫高窟的爱,对于我来说能够体会的到但是让我没有他那么真切!

      莫高窟的修建历经多朝多代,而呈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以及被那些“非真爱”的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让其伤痕累累的一种呈现!莫高窟的内涵和绚烂不亚于长城和故宫,但是缺却因为政府的软弱外敌的入侵,让它成为“中华之殇”,作者的用词,让我感受到他对敦煌文化的爱,比如在写到“色流开始畅快柔美了”隋文帝时期到“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的唐代,到“色流更趋精细,这应是五代。”再到“终于有点灰黯了”的宋代,色流中很难再找到红色了,那该是到了元代;他说到了“劳累”,也许是因为莫高窟的景深,更或者是莫高窟蕴藏!

相关文章

  • 文化苦旅之莫高窟

    因为自驾去过莫高窟,所以在看到余秋雨的这篇莫高窟,着实觉得亲切! 一开始读,就让我知道了莫高窟修建的起源,...

  • 《文化苦旅》莫高窟

    敦煌地区一直拥有不少高僧大德、世族名士、博学贤达,维系着莫高窟的信仰主体。文物的更大价值在于源古流长。记得每进一个...

  • 《文化苦旅》|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中国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

  • 《文化苦旅》:莫高窟

    初看《文化苦旅》之时会感到不知名的沉重积压心头,对于文化的流失,尤其是莫高窟的流失,在很久之前就了解过,但当真正再...

  • [莫高窟]——《文化苦旅》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天王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

  • 《文化苦旅》印象之地点篇

    暑假准备去趟莫高窟。忆起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其中有些章节就是写莫高窟的,印象很深。 同样是莫高窟的菩萨,十六国时...

  • 读《沙原隐泉》偶感

    《沙原隐泉》是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里面的一篇散文。 根据文化苦旅里面的散文顺序,道士塔之后,是《莫高窟》,《...

  • 读《文化苦旅》,守护好中国人自己的宝贵遗产(1)

    读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和《莫高窟》,我发现,把顺序倒一倒,会看得更明白。也就是,先读《莫高窟》,再...

  • 动心止念,一眼之间

    昨晚看《文化苦旅》,看到《莫高窟》《沙漠隐泉》篇。 余秋雨先生学识渊博,对莫高窟历史进程及壁画描述信笔拈来,随着他...

  • 说到敦煌和莫高窟,你却只记起壁画与飞天吗?

    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读到道士塔,读到莫高窟,填补了我对那段中国历史认知的空白,诚然,对于敦煌,对于莫高窟,我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苦旅之莫高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by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