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二字,听上去接近贬义,甚至颇具讽喻,再不济也像是插科打诨。可是,若让我确切定义与江南的关系和距离,那还非得搬用“混迹”一词不可。
既然如此,那就从我与江南结缘谈起。大概是2003年前后,出差以及参会、团游先后几次来到南京、上海、杭州,从秦淮采风、外滩猎奇再到西湖撷秀,每次皆是一路美景,一程美梦。
常州(金坛)茅山民宿 无锡荡口古镇后来,屡赴江南成了我有意无意的惯常安排,从此结识了江浙各地很多人事(后来改人社)部门的朋友,于迎来送往间深化并密切着与那些城市以及人文风俗的水乳交融。当然,那个年代,利用工作之便利参观考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展馆园区)也是隐性福利,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无锡)钱钟书故居 (无锡)顾毓琇纪念馆记得第一次公差去杭州,还没入住酒店就即刻约见了在杭州的大学女同学(学委),确信是在西湖边的茶楼碰的面,还应是个周末,他乡初遇,自是格外亲切,交谈甚欢。后来晚餐吃的什么恕我健忘,不过饭后有个情节十分清晰: 那就是她问我住宿费用有什么标准,我当时刚到新部门对差旅规定知之甚少,随口说了句没什么严格限制。结果同学把我就近领到了浙江饭店,走协议价也要五百上下,许是觉着指定超标,更要背负奢侈浪费之名,终于没有打肿脸充胖子,委婉谢绝了。
那个年代,就算是在杭州这样的大城市,找宾馆也要靠查地图(纸质)和询问打听。告别了同学,我自已提着行囊信步找到了一家中档宾馆住下,那里设施及装修很老旧,位置倒还方便。名字嘛,至今不敢忘,叫做“福州宾馆”,够特别吧。
除此之外,这些年于江南大地踏访的足迹遍布长江两岸、太湖四环,特别一些中心城市、水乡古镇等早已是轻车熟路,印踪留影。
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 无锡南长街枕河夜色2011年盛夏,刚刚晋阶中层的我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地来到苏州市吴江市(现吴江区)异地挂职,镇党委副书记虽是低配,但深入基层政府亲历学习体验没有差别。诚然,身处局外,挂职一年下来工作实绩并无太多光彩与亮点。不过一年的生活与探寻,已经让我深深喜爱上了这个足以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地方(狭说吴江,泛指苏南)。
江南之秀美,有如苏州园林,有如太湖新貌,有如水乡曲巷,有如老街古塘,有如苏腔吴语,有如小笼蟹黄。栖居此地,总是令人心神俱安,总是令人精气爽朗。
(无锡)江南大学东门 无锡老字号——三凤桥肉庄十数年过去,仅仅只有过去两个月的时光,我才尝试以新的身份接近它,拥抱它,切切相处,实实相伴。然则机缘不巧,天意难违,期待再续前缘只落得个出师未捷,无功而返。
人走,人留,自古聚散别离无异寻常。从此埋下的一泓夙愿,仍旧寄望今生以长久或短暂的方式得以达偿。怀揣着,惦记着,总有拨云见日,殊途同归的那一天。
深浅不一,远近相宜,这就是我对混迹的界定。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宁愿付出更多,做得更好,以享江南的优渥,以飨江南的恩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