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超爱扔东西,这么做已经几年了,在挨熊无数次之后,我发现扔东西还真是个技术活儿。
首先得承认,大多数东西之所以被买回来,一定有其作用,现在闲置,或许是眼下没用,但是将来有用,或许是对你没用,但是对领导来说有。
比如一根蜡烛,家里可能几年不停电,你能说它没用吗?而且蜡烛还可以润滑书包的拉链,还能制造浪漫气氛,肯定有用。这样推导下去,“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你就无法扔掉任何东西。(当然除了购买重复的。)
所以扔东西的根本,在于“减少心理需求”。还用蜡烛来举例,如果你能满足于不太润滑的拉链,那么这个功能就不存在了。如果你能接受停电的时候,家人都在黑暗之中呆着,那第一个功能也不用了。这时候,才是扔掉蜡烛的好时机。
否则你扔了之后,还得买回来。我就经常这么干。不过,我重新买的时候会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多花了钱?
这是第一点,物品只是表面现象,人的“需要”才是本质。
第二点非常重要,这是你的东西吗?做为生活中的普通人,我们会和家人、同事、亲戚产生交集,当然不能扔别人的东西,哪怕真是没用。
我就曾经把爷爷的一把伞给扔了,老人家难过了一阵子,宁肯淋雨也不打其他的伞。(对,我们还有另外4把完美的伞。)
“价值”是绝对主观的东西,你看起来即使是一坨屎,也难保有人喜欢。小时候看动画片“一休”,他悬挂在树枝上的小木偶,其实是妈妈留下的。他对着玩偶许愿。
所以,除非对方同意,否则不能扔别人的东西。文明不是吃喝,文明首先是互相尊重。
第三 扔东西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扔错难免,大不了就买回来,无所谓。不过买的时候要想好,不要过一个月又扔了,那也太败家了。
但是“囤积”却是个坏习惯,囤积的心理层面是短缺,以前的人总是怕买不到,我父母都是怕浪费钱,所以一次性买很多,这样便宜。
现在的直播间都是家庭装,他们不在乎你家是不是会变成垃圾站,他们的目标很淳朴,就是把自己仓库里的东西挪你家里去。
第四 要尽量买贵的东西。这是我的经验,因为贵,所以买和扔都会认真一些。有时候,贵的东西也更耐用一点儿。
贵的东西买错了,也要扔。但是肯定被家里人痛斥,这是好事,做了错事就要挨罚。认骂认罚才是好同志。
“断舍离”的概念,接受起来容易,就像“勤能补拙”一样。执行起来非常难。如果你心里欲念纷飞,绝对执行不好。
前天我洗车,发现副驾驶手套箱里有一把多功能锤,功能简直太多了,大概有十八种,连牙签都有!它主要任务是破窗,不过,如果车落水了,我肯定想不起来自己还有这么个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