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6| 能够识别情绪,才有可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06| 能够识别情绪,才有可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作者: 迟到千年C | 来源:发表于2023-05-15 08:19 被阅读0次

06| 能够识别情绪,才有可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迟到千年/2023.5.15

在玩子两岁多时,我和贾董时常因为一些玩子莫名其妙的哭闹而困扰不已。恰巧在那段时间,读了金伯莉.布雷恩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

从《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书中学到的与孩子的沟通工具“情感引导法”,让我仿佛如获至宝,解决了好些我俩无法应对的棘手之事,比如在玩子两岁半前带他去医院时,他的崩溃大哭。

如今,正在拜读的《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一书中,作者付立平老师将情绪自控力形容为红色学习帽,深入讲述了情绪自控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恰当地操作。

付老师在书中写道:“我曾经发起过一个家长投票:以下孩子的哪种行为最让人头疼?A.撒谎,不知道哪句真哪句假。B.性格胆小,内向,不合群。C.爱发脾气,一不如意就哭闹不止。D.顶嘴,你说东他偏往西。结果显示,在上述这些不当行为中,“爱发脾气,一不如意就哭闹不止”是最令家长头疼的一项,得票率高达42%。其次是D,得票率为35%。”

由此可见,我们父母搞不清楚孩子情绪升起的缘由,孩子又无法正确地表达情绪,就总会出现上述投票中最让人头疼的场景了。

美国神经科学家保罗.麦克林提出了“脑三位一体”理论,他将人脑分为原始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当孩子升起负面情绪时,由于他的理智脑尚未发育完善,或者说原始脑过于强大,无意识地就被情绪所掌控。所以孩子往往采取最简单、原始的方式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尽管看起来孩子突如其来的哭闹让人难以接受和理解,但此时的孩子正是通过哭闹这种表达情绪的方式向父母或身边的人求助。

可是,难点就在于,我们父母并不能够时时刻刻地站在孩子的视角来理解这些事情,可能在我们看起来不过是芝麻大的小事而已但孩子却认为是天大的事情,从而我们很难真正意义上理解孩子所有的情绪。

在面对孩子哭闹时,我们父母通常会采用的方式是,要么第一时间转移注意力,要么用或温柔或严厉的语气,给孩子讲道理或是安慰,要么威逼利诱。

在面对孩子哭闹时,我们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我们也受各种情绪支配,孩子的哭闹无形打开了我们的本能脑。我们害怕孩子哭闹,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面对孩子哭闹的时候完全乱了阵脚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哭闹可能会让我们自认为丢了面子,特别是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时。

可想而知,当孩子的本能脑遇到了我们父母的本能脑,将会出现多么可怕的事情。

但其实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也不应该被评价,关键是我们在情绪产生之后做什么。不认可孩子的负面情绪,不允许孩子哭泣,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当孩子的情绪释放通道被堵住了,孩子长期将情绪压抑在心中,等到孩子长大之后,也会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情绪,导致性格上的缺陷。

所以,教会和引导孩子学会如何察觉并识别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说出引起负面情绪的原因,是让孩子有机会做自己情绪主人的前提条件。

付立平老师讲道,要引导孩子识别情绪,家长可以多和孩子沟通以下问题:“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情绪?”“怎么做才能让你感觉好起来?”

孩子无法辨别自己的情绪,自然就不能明确地表达自己。

付老师也在书中介绍了三个步骤来让我们父母帮助孩子培养情绪自控力。

第一步:借助情绪脸谱图、绘本、动画片等教孩子认识各种情绪。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让孩子学习丰富的情绪词汇,从而能够准确地描述各种情绪:开心、激动、孤独、委屈、失落、烦躁、害怕、内疚、生气,等等……

通过亲子共读,借助情绪绘本,帮助孩子识别和处理负面情绪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当我意识到让孩子识别情绪需要掌握各种情绪词汇时,我给玩子买的情绪绘本是一套《奇先生,妙小姐》系列,通过这套绘本,玩子学会了许多的情绪词汇,有时候,当他自己有情绪时,他还会开玩笑似的声称自己是暴躁先生、慢吞吞先生等。

第二步:将情绪认知融入日常生活,引导孩子觉察自我情绪。当孩子哭泣时,不妨问问:“你愿意告诉爸爸妈妈你的感受吗?”当孩子高兴地手舞足蹈时,不妨说:“你看上去好欢乐。”当孩子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申请落寞时,不妨说:“你看上去有点儿孤单。”

写到此处,我深深地反思着自己的言行,有些时候,我总是莫名其妙地惹到玩子,让玩子生气,但是他又不肯轻易地告诉我他生气的原因,只是明显地表现出来是我惹到了他。

刚开始时,我感到极为受伤,一是因为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惹到他了,二是因为他又不愿意告诉我他生气的原因是什么。所以,我只好默默地陪着他让他的情绪彻底的释放,等到他的理智脑归位之后,一切就烟消云散了。

比如,我俩正在爬山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我走快了一些,他让我别走太宽,我又恰巧没有听清楚,于是他就有些生气了,自己站在原地不走了。我就像个不明所以然的无辜孩子一样,完全不知道他生气的原因,我只好走上前去拉他一起走,但当他推开我的手时,我才意识到一定是我的某个行为惹到他了,他才生起气来。

所幸,许多时候,尽管我并不知道他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但我并没有不让他生气,反而我总是告诉他:“生气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爸爸妈妈也会生气。如果真得很生气,还可以大声地喊几声。如果是爸爸惹到你,你可以跟我说我惹到你让你很生气,你甚至可以用手打一下我的手发泄一下。不过呢,我得保护自己不被你打,所以我可能会躲开或者逃走。”

此外,我们父母自己有情绪时,也没有必要隐瞒孩子的必要,不妨直接告诉孩子我们遇到了什么事情,此时此刻的感受是怎样的,并如实地告诉孩子:“我现在情绪不好,但是跟你没有关系,我自己平复一会儿就会好起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但我们无须对别人的不良情绪负责。

第三步:制作情绪卡片,正确宣泄负面情绪。每个人的情绪感受和处理方式都不一样,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我们可以用“我可以……”的句式,把感觉舒服的情绪处理方式写在或者画在卡片的背面,不断地丰富这张情绪卡片。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情绪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于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如果我们认为孩子哭闹让我们没面子,那么孩子一哭我们就会气急败坏。但是如果我们认识到,孩子哭闹只是因为他难过了,他在向我们求助,那么我们就会弯下腰去抱抱孩子,和孩子一起寻找正确的表达方式……这样我们就会更加理解孩子,孩子也会更愿意和我们进行一些积极的正向沟通。

写到这儿,让我不得不再次提及和重温《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讲述的情感引导法。

重温情感引导法后,我发现我确实在与孩子的沟通方法上出现了一些“致命”的披露,有时候才会导致玩子的哭闹升级。

情感引导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而不是选择哭闹、吵嚷、冷暴力或自暴自弃的方式。以玩子从害怕去医院、到克服恐惧后不害怕去医院的例子来说明何如用情感引导方法。

第一步:埋下种子,告诉孩子到底怎么做是对的、我们的期望是什么、或是明确告诉他会面临的是什么。

要去医院之前,我明确告诉他为什么要去医院(因为咳嗽比较严重,所以得去医院让医生检查下原因,这样才不会那么难受)、去医院需要他做什么(医生会给你量体温、用听诊器检查,可能还会抽血检查)、让他做的事情大致会是怎么操作的(抽血会扎手指,会疼一下,爸爸会陪着你的,如果到时候你有些害怕的话,你就告诉爸爸或者哭一会儿)。

然后,细心地观察孩子的情感,一旦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好,要能够准确回应他的情感。

看到他有些畏畏缩缩的样子,我对他说:“我知道你此刻有点害怕,这个确实会有一点疼。爸爸也这样扎过手指血,我知道,但它只会疼一下就不疼了。”

紧接着,开始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

我继续说道:“因为必须要抽血检查,医生才能够帮你准确地诊断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咳嗽,才能够帮助你尽快地好起来。爸爸抱着你,然后你把手伸出来让医生操作,如果你仍然害怕的话,可以选择不看,或者抱紧爸爸,或者哭一下。”

有些时候,孩子仍然无法配合,请重复上述步骤,尽量引导着孩子自愿地做这件事情。但是如果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只能够强行地抱着孩子去做这件事情了,但做完后一定要安慰孩子、同情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

等孩子成功地做了之后,务必要当面地表扬孩子的行为。

当玩子第一次完成抽血后,我十分真诚地对他说道:“你刚才有一点点害怕抽血,但是你仍然愿意尝试,你刚刚的行为就非常的勇敢。你觉得你刚才勇敢吗?”他很不好意思地说道:“勇敢。”

情感引导的关键在于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亲密程度,这是我们所有互动的前提条件。当孩子情绪激动时,我们最好正视他们的感受,忽视或轻视都会令孩子感到沮丧和被误解。

回想两年前,我们对待玩子莫名其妙哭闹时的做法,不得不承认,当时我们就犯了这个“致命”的错误。

当我没有理解到他为什么哭闹,而且安慰不起效果的时候,往往既急躁又没有耐心,当贾董或者奶奶来过问玩子为什么哭闹时,我很不耐烦地当着玩子的面,对他们说道:“我怎么知道他为什么莫名其妙地哭呢。”很显然,当时的我已经被我的本能脑所掌控。更为过分的是,有些时候我还会不声不响短暂地逃离现场。

回顾我的做法,在玩子以哭闹的方式表达情绪时,我本能地忽视或者轻视了他的感受,明明他还在哭闹,我却没有第一时间表示关注和同情。另外,我的说辞明显表达了我对他不理解甚至责怪的态度,似乎他不应该哭闹,他的哭闹就是无理取闹。

当我真正理解了情感引导法后,我纠正了自己的做法,当再次遇到他莫名其妙的哭闹时,我的理智脑告诉自己,这是他表达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而已,可能是我惹到他了,又可能不是,但无论是哪种,我都不应该责怪自己,我应该先安慰他,同情他的感受。所以,我耐心地对他说道:“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和难过,哭出来舒服一些的话,就哭一会儿,我陪着你。如果你需要我帮你做什么,你就告诉我。我会一直陪着你。”当贾董或者奶奶过来问为什么哭闹时,我耐心地回答道:“玩子现在有点生气和难过,他哭一会儿就会舒服些了,过一会儿就好了。”

情感引导的成功基础是同情,我们要能够感受孩子的感受,然后再做出恰当的反应。

同时,在展开情感引导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和了解我们孩子的性格和日常表现,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调整进行情感引导的方式。所以,别人使用的引导方式不一定就适用于我们的孩子。

另外,我们也应该认识清楚自己的性格,认识到孩子的哪些行为会让我们失去耐心、变得急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避免我们自己成为了引导孩子的障碍。

最后一点很重要,如果孩子还不到两岁,转移注意力更为有效。因为孩子还太小,无法理解,所以情感引导法将没有效果。

我深刻地觉得,这两本书籍中所讲的方法具有非常连贯的一致性。《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介绍的情感引导法,非常适用于刚刚形成自我意识,也就是两岁多的孩子,从这个时候起,使用情感引导法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情感、情绪和学会表达情感、情绪。《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中的红色学习帽:情绪自控力,则更适用于大龄一些的孩子,只有让孩子正确的识别情绪,才有可能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每次升起负面情绪时,都被自己的本能脑所控制,成为了情绪的奴隶。

相关文章

  • 掌握

    掌握自己能掌控的,做自己能做的,不做情绪的奴隶,做情绪的主人

  • 敏锐识别情绪,做自己情绪主人

    根据美国神经科学家,保罗,麦克提出,脑三位一体理论,他将人脑分为原始脑,情绪脑,理智脑。原始脑源于爬行动物时代,负...

  • 做情绪的主人【17】

    新人进入职场,学不会管理情绪,就不能做自己的主人 我在我的著作【做情绪的主人】中,我提到想要做情绪的主人,必须要学...

  • 我们该如何,看待和面对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六欲?

    情绪是流动的能量,能与其和平共处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有多少错误是“一时情绪冲动”犯下的? 怎样才能做情绪的主人?...

  • 《情绪勒索》:愿我们都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这是一篇很不严谨的书评。 今天花了一下午,看完了台湾心理咨询师周慕姿写的《情绪勒索》。怎么说呢,其实这本书只能起到...

  • 脾气难控制

    总希望自己能控制情绪,总觉得自己能做情绪的主人,可是往往到最后却受控于情绪,控制脾气很难,这也说明自己的修...

  • 读书笔记:情绪粒度

    不受情绪控制,从捕捉情绪开始 情绪粒度是指个人区分并识别自己具体感受的能力。 高情绪粒度的人能够用具体的情绪词汇来...

  • 4月17日晨读感悟

    识别坏情绪:过分烦躁、过分生气、过分抑郁、过分内疚;对,这些情绪自己都能能够识别,只是自己不愿意去承认。就像刚跟同...

  • 认识情绪,驾驭自己

    认识情绪,驾驭自己 “情绪粒度”,指的就是我们在不同情况下,区分并识别出自己感受的能力。 情绪粒度高的人,能够准确...

  • 提高情商的基础是什么

    情绪管理步骤 识别情绪(生气)→接受情绪(生气)→适合的方式表达情绪 1识别情绪(生气) 2接受自己的情绪(允许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6| 能够识别情绪,才有可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pp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