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75 备课进行中

175 备课进行中

作者: 微雨A | 来源:发表于2021-02-17 23:57 被阅读0次

     

          初六一过,感觉年就过完了。早晨在班级群里进行了温馨提示,把孩子们剩下的寒假作业进行了量化布置,我也拿出语文书正式开始投入备课。

            我备的第一课是新学期整册书的三研,这是每学期开学前的一项大工程,需要查阅很多资料,并进行整个小学阶段和新旧版本的对比性学习。

    一、 研课标

            三研的第一步就是研究课标。从去年开始进行课例研究时,语文教学大纲就成为了我备课中重要的参考书之一。工作室进行研课活动,课后七说也要围绕课标来进行说课反思。课标明确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任务,使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少走很多弯路。

    (一)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

    1. 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在以往的三研准备工作中,我主要是翻阅课标,找到相对应的内容进行摘录,这样就算完成了这一版块的研究。但本学期的三研我想在以往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不仅仅停留在内容的摘录,而是结合平常的教学实例来进行解读、研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通过内容的摘录,已经明确了三点: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语文的“三性”,即工具、文化、人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特点是如何指向我们的语文课堂的,我想结合具体的备课思路,来试着进行解读。

    (1)工具性

            什么是工具?语文是什么样的工具?如何正确理解语文的工具性?“工具性”这三个字之前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概念,一个语文老师普遍而共知的概念,但经过查阅资料和结合具体课例,我对“工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弄清了它的基本内涵,并试着指向我对语文课堂。

          下面我就以《草船借箭》为例,来试着解读语文的工具性。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及展开故事情节,是《草船借箭》的一大特色。这篇课文写周瑜的“忌”和诸葛亮的“智”,故事自始至终语言交锋都写得很生动。故事一开头诸葛亮和周瑜就展开了舌战,如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几乎全是诸葛亮和周瑜的对话,整篇的故事情节也是围绕人物对话展开的。在课文中,不论是周瑜还是诸葛亮都使用了语言这个工具,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人进行交流。基于这一点,学习本篇课文首先要抓住人物语言特点,认认真真读好人物对话,过好语言关。其次,生字生词等难句的理解也都是在利用语言的工具性。没有学会理解和使用语言这个重要的交流工具,就无法进行语文教学。

    (2)人文性

          《辞海》记载: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落实到语文课程上,人文性则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除了它的工具性,每一篇选文还承载了它的文化性,正所谓“文以载道”。通过一篇又一篇课文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不断完善他们的人格。所以,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字词句的学习,我们也要学习其表达的思想内容,这些语言文字、思想内容的熏陶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下面依然以《草船借箭》为例,在完成字词句学习、熟读对话的基础上,来理解人物的特点。如第四自然段写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并特意嘱咐鲁肃“不能让都督知道”,而第五段写鲁肃见到周瑜时“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可见鲁肃是个信守承诺的人,学生就可能从中学到了做人做事的一些品质。这样一些人文性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潜移默化的,也是最长远的。由此看来,人文性更趋向于精神和情感,更体现在语文的文学性当中。

    2.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旨在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加强课程诸多方面联系,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协调发展;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75 备课进行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tg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