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一堂课讲好,就要不断思考、不断打磨自己。
学校举行的这次磨课活动,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次公开课《新型玻璃》,既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又是新的开始。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作为公开课,是因为暑假时初读课文便十分感兴趣;最主要的是,从来没有在公开课上讲过说明文,我想要挑战一下自己。
初读课文,便感觉这边课文结构十分清晰。只是我发现特点和作用这两个概念不容易区分,便回归名词的本义,紧抓特点(特色;与众不同的地方)和作用(最终达到的效果)的本义来寻找答案。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后,接着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导引,让孩子领悟作者的表达手法。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了解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建设中的作用,再通过让孩子说一说自己想要发明的新型玻璃,激发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
课前,我让孩子们做了预习单,大多数孩子能回答出特点和作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些问题,说明文比较枯燥,对孩子吸引力不够,不能完全引发孩子的兴趣,以至于课堂内容没有很好的完成。
课后教研组老师帮我分析原因:一是课前孩子已经做过预习单了,对于部分简单问题已经掌握,课堂上涉及的内容不太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二是我在倾听单个学生回答的时候,没有完全关注到其他同学;三是课堂节奏稍慢,课容量不够大。听了教研组老师的建议,我也仔细分析了整堂课的设计,并寻找解决办法。
紧接着,我调整了整堂课的设计环节和自己的讲授方法,讲完后,杨老师又用她的方式重讲了第一段,让我发觉只要课堂内容足够充实,老师的提问有价值感,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的思维自然会被牵引着往前走。
于是,我又开始了第三次磨课。课后,教研组老师们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一个是讲课的速度和课件出示的时间不契合;二是孩子还是不能够很好的区分特点和作用。针对新的问题,我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共同研讨解决办法,我吸取磨课的经验和教训,开始做最后的准备。
公开课前,我又一次翻阅了教参,再一次回顾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根据教学建议增添教学内容,让枯燥的说明文有趣起来,吸引孩子的兴趣,特别是最后和大家一起讨论要发明的新型玻璃的时候,同学们的思维还是很活跃、很有新意的,也给这堂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公开课结束了,回归整个磨课之旅,让我收获了很多,同时,我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我明白了就课堂展示而言,教师要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规范语言和教姿教态,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探索知识,结构清晰,层层深入,使教学过程紧凑而且环环相扣,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与教研组老师们的思维碰撞中,我慢慢的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技巧,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反思规范教师口语,可以通过深钻教参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把握课堂整体框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使课堂结构清晰,可以通过共同感悟课文加深师生感情……
教学之路,道阻且长,且行且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