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红楼梦》之第三回

《红楼梦》之第三回

作者: 布衣暖暖 | 来源:发表于2023-02-03 23:20 被阅读0次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故事情节梗概:

    上一回写到贾雨村与冷子兴喝完酒欲离开时,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张如圭前来告诉了他都中奏准起复旧员的事情。

    次日,贾雨村依冷子兴之计找林如海帮忙,意欲与都中的贾政搭上关系。恰好林黛玉的外祖母想把失去母亲的黛玉接到自己身边抚养,船只早已安排好,只因黛玉身体没完全恢复还没有出发。林如海于是就请贾雨村护送林黛玉进京,并写信向贾政推荐了贾雨村,请贾政帮忙为贾雨村谋官。贾雨村进京后第一时间去拜访贾政,贾政对他印象极好,又有妹夫的推荐信,便竭力协助,不上两个月就帮他谋补了应天府的职位。

    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地进了荣国府,先去拜见了外祖母。贾母看到外孙女不免难过,搂着她大哭,林黛玉也跟着哭泣。被众人劝住后,黛玉在贾母的介绍下见了大舅母邢夫人(贾赦之妻)、二舅母王夫人(贾政之妻)、贾珠之妻李纨,之后又见了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最后见到了贾母口中的“泼皮破落户儿”王熙凤。一阵寒暄后贾母让老嬷嬷带着黛玉去见两个母舅。贾赦说担心见了外甥女彼此伤心不曾出来相见,贾政外出斋戒,经由王夫人传话说不要理睬“混世魔王”贾宝玉。晚饭后,宝、黛初见,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宝玉问黛玉是否有玉,得知黛玉没有后便气愤不已,发疯摔了通灵宝玉,众人惊慌,贾母哄他说黛玉原先有玉,是姑妈去世时一并殉了葬,这才安抚住宝玉。之后贾母将自己身边的丫鬟鹦哥赐给黛玉,并将黛玉安置在宝玉住的碧纱橱里。晚间,黛玉因惹得宝玉发狂摔玉而伤心,难以入睡,袭人便进去劝其安歇。次日,收到金陵来信,得知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第三回在全书中占有很重要地位,通过林黛玉初次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一方面从建筑、服饰、饮食、排场等方面展现了宁荣二府的奢华,另一方面将贾府的几个重要人物一一展现于读者的面前,借由不同的手法对他们各自的性格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展示。

    主要人物:

    1、林黛玉

    因母早丧投奔到外祖母处,也因早已知晓外祖母家的不同,即使来到贾府后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林黛玉仍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突显了她敏感细心、谨慎小心性格特色。

    例如邢夫人留她吃晚饭,她婉言拒绝: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母,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一番话说得极为得体,既表达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了自己的懂礼节和识大体。

    再如去贾政家,她度其位次小心选择坐处。在王夫人房里,不肯上炕就座,“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还有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黛玉对座位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明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另有饭后喝茶、漱口之类不合家中之事,也入乡随俗一一接受。所有这些都表现了林黛玉性格中聪慧敏思、善于察言观色、富有教养的一面。

    当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的回答是“念了《四书》”。当她问姊妹们读什么书时,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于是到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就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前后语言的转变再次体现了黛玉的聪慧多思和小心谨慎。

    这一回中作者还借由不同人物的眼光对黛玉的外貌进行了描写: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

    “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突出了她体质的病弱与不足。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突出了黛玉的容貌标致、气度不凡。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借宝玉之眼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表现了黛玉绝美的容颜和独特的神韵风采 。

    2、王熙凤

    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极会察颜观色、阿谀奉承,深得贾母宠爱,在贾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身份。

    首先她的出场: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展现了王熙凤的泼辣,而“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则暗示了王熙凤很忙,还有黛玉的想法都从侧面烘托出了王熙凤的与众不同,体现了她在贾府中的身份与地位。

    作者还对王熙凤的服饰、外貌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浑身上下华丽的穿着表现了王熙凤对于荣华富贵的追求,也暗示了她的贪婪。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写出了王熙凤隐藏于美貌背后的凌厉与的霸道,“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则突出了她的精明能干与虚伪。

    王熙凤见到黛玉时,“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是在向贾母表现她对林黛玉的关心。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

    这话表面是表扬林黛玉的美貌,实则是在奉承贾母,同时也间接称赞了贾家众姐妹的美貌,可谓一举三得。在提到贾敏去世时先是用帕拭泪,在贾母制止后忙“转悲为喜”,表现了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的性格特点。接下来她问“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看似关心林黛玉,实则展现她在贾府管家地位。

    最后王夫人让王熙凤准备缎子给林妹妹裁衣裳,“我已经预备下了”的回答更体现出了王熙凤的精明能干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3、贾宝玉

    贾宝玉未出场时,作者先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了侧面描写。

    一是林黛玉去拜访贾政时,王夫人说宝玉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会因为姊妹生出许多事来,让林黛玉不要理睬他。

    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紫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的两三个小么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二是林黛玉曾听母亲说过宝玉的事情: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的叛逆性格。

    之后贾宝玉出场,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

    ①外貌描写: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脸似桃瓣,晴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借黛玉之眼描写他的外貌,先时衣着打扮,后时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她之前想的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②两首《西江月》词揭示人物性格: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其中“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

    ③摔玉的情节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进一步刻画人物,将“命根子”“狠命摔去”正是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这样,作者在贾宝玉出场前通过侧面描写进行充分铺垫,出场后又通过正面描写进行细致刻画,欲扬先抑,前后对比,很好地突出了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也为日后宝黛的爱情故事作了铺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之第三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to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