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以后,冷空气袭来,一不小心,孩子风寒感冒,为了防止交叉传染,帮孩子请了2天假,在家调理,感冒好了,孩子却因为天寒,起床犯难了。
连续几天,早上闹钟响过,催促孩子起床都是件需要斗智斗勇的活。
“这么冷,不想上学啦,走不动啊,老师太啰嗦啦……”理由五花八门,以为还可以再请假,妈妈实在应接不暇,倍感招架不住。 往往是小宝在说理由时, 妈妈脑子就在盘算怎么接招。为了在气势上压过孩子,妈妈也是脑子飞转。
让他以姐姐为榜样,看姐姐每天起床多积极,从不迟到,或者楼下早起的工人叔叔阿姨,再到如果大家都不想上班世界不是乱乱了吗?妈妈呢,一早起来做饭云云……
可是任凭妈妈苦口婆心情,宝愣是死缠烂打,又是哭又是闹,几个回合下来,妈妈渐渐势弱,词穷。
索性不言不语,可是小宝在耳边嗡嗡,不胜其烦,最后灵机一动,正色道:“宝宝,别瞎操心了,上学不是想不想的事,是必须的。作为中国 公民,每个人到了年龄都有义务接受教育,而幼儿园是学前教育是必须要去的……” 无奈搬出了教育法,也不管他听不听得懂。以往这孩子每次耍赖,我郑重讲起大道理,每每都蒙镇住他,这次果然也奏效。听完妈妈郑重严肃的一席话,宝立刻安静下来,问妈妈可以带个玩偶到幼儿园吗? 然后就毫无怨言的起床,还抱了三本绘本放进书包说要请老师讲给小朋友们听。
看着么快的转变,妈妈不禁松了口气 ,窃喜。[偷笑]同时也深感与小孩打交道也是要讲究方法策略,也觉得自己储备不够,在心底默默告诉自己,以后要未雨绸缪,更加认真严肃对待家教这回事,多看相关书籍,多听类似讲座,做好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做到处变不惊,随机应变。
对于妈妈与弟弟的过招,姐姐看在眼里,时不时会摇摇头,深表同情地看着妈妈:“现在的父母太难了哇!” 没有几把刷子都hold不住娃了。她看书时遇到家教或父母情绪控制的文章会毫不犹豫地推荐给我,并认真的跟我一起分析。中午她就把青年文摘里的一篇《今天,你跟孩子道歉了吗?》推荐与我,提醒妈妈认真看看,待我看完,再问妈妈有何感想?
如文章所说,家长常常习惯站在道德,权威至高点,对于有些涉及孩子的事情存有一定的偏见而妄下定论,导致孩子情绪无法疏解,不被理解,亲子关系紧张,甚至某些孩子如时见于新闻中的孩子崩溃导致的坠楼,跳河等自我毁灭的悲剧。其实很多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家长放下戒心和过度的操心和焦虑,心平气和的倾听和引导,事情远没有那么糟糕。
反观自身,确实存在不周之处,幸好有身为姐姐的闺女一边点拨和提醒,可以缓和很多。
认真思索,和她分享心得后,笑着回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她 笑笑,点头:孺子可教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