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对象是否存活
-
引用计数算法
定义: 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地方对其进行引用,计数器数值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就减1,任何时刻计数器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但是Java虚拟机中并没有使用计数算法来管理内存,因为它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如下代码中这种相互引用,导致引用计数一直不为0
public class RefrenceGC(){
public Object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atic void testGC(){
RefrenceGC objA = new RefrenceGC();
RefrenceGC objB = new RefrenceGC();
objA.instance = objB;
objB.instance = objA;
objA = null;
objB = null;
}
}
-
可达性分析算法
在主流的商用程序语言(Java,C#,Lisp)的主流实现中,都是称通过可达性分析来判定对象是否存活。
思路: 通过一系列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用图论的话来说,就是从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图中对象object5,object6,object7虽然相互有关联,但是它们到GC Roots是不可达的,因为它们将会被判定为可回收对象。
生存还是死亡
即使在可达性分析后的不可达对象,也不是“非死不可”,如果要真正宣告死亡,至少经历两次标记过程:如果对象在进行可达性分析后发现没有与GC Roots相连接的引用链,就会被第一次进行标记并且进行一次删选,判断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方法,当对象没有覆盖finalize()方法,或者finalize()方法已经被虚拟机调用过,即会被判为没有必要执行。
如果被判定为有必要执行的finalize()方法,对象将会被放置在F-Queue的队列中,会有个低优先级的Finalizer线程去执行,finalize()方法是对象逃脱死亡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要拯救自己,就需要重新与引用链上的任意一个对象建立起关联即可。
垃圾收集算法
标记-清除算法
标记清除.png对需要回收的进行标记,然后清除标记对象。
缺点:
1、效率低,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的效率都不高
2、空间问题,标记清除后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在下次分配较大的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回收。
复制算法
将内存按照等容量分为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一块用完,将还存活的复制到另一块上,然后进行整块清除。
缺点:内存缩为原来的一半
商业化虚拟机采用此种方式,不按标准的1:1划分,而是划分一块大的Eden 和两块小的Survivor空间,每次使用Eden和一块小的Survivor,使用完,将存活的复制到另一块小的Survivor上,然后清除Eden和那块Survivor。默认Eden 和Survivor比为8:1。
标记-整理算法
标记整理.png标记后,让所有存活的往一端移动,直接清理端边界外面的内存
分代收集算法
一般划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新生代少量对象存活,采用复制算法,老年代对象存活率高,采用标记-清除或者标记-整理方法去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