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4日是母校的双甲子“百廿校庆”,很庆幸,我可以以堂堂正正的身份,感受母校的这一次大庆。虽然已经毕业并不是在校生,但我仍觉得我与她有关,嫁出去的女儿不也还是女儿嘛。
本来想写校庆的有趣瞬间和激动之处了,没想到写着写着就写成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完全脱离了原来的思路,变成了反思自己人生的文字了,也好,这么深刻的反思可能比记录本身更有价值。
一、你是我所有梦中的情人
大概是十年前,听梁文道讲《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那本书时,他提到了一句话,“你是我所有梦中的情人”。当时这句话如同微风拂过,鸟儿飞过,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如同种子一样,这句话其实是种在了我的内心某处。当有了适合的土壤,合适的温度、恰当的湿度后,它就在我的心尖上生根发芽,成了我那段岁月的心灵独白。
对于北大,在内心最艰难的岁月,我能想到最恰当的描述就是:你是我所有梦中的情人。最喜欢、最崇拜、最仰慕、最卓越的她就在那里,纹丝不动,但是你就是和她隔着千山万水,隔着时空,隔着优劣尊卑,隔着伟大和渺小。在没有高铁的年代,从哈尔滨乘坐T158次列车到达北京,也只有10个小时车程的距离,但是我却磕长头一路朝拜着走了五载春秋,经历了漫长的甚至有点愚蠢的旅途才到达终点。
复盘过这段岁月很多次,复盘的次数越多,思考的越清晰、越深刻。现在想来,在绝望中坚持最初的梦想,在无望中负重前行,日复一日的在惶恐不安且前途未卜中做着一件不可能的事,这五年我跨跃的不是时空,不是尊卑,不是优劣,而是内心里最大的艰难险阻、生命中最不可能登顶的珠穆朗玛峰。
我的人生能和你有关,真好!二、你是年少的欢喜
考北大的漫长岁月里,我最想成为堂堂正正的北大人。那个时候任何与北京、北大有关的人、事、物都会让我泪流满面。在我的梦里,北大不是高大上的词汇,她是由一个个小动作、小细节、小事件汇合而成的。
听一次哭一次却又听了无数遍的《燕园情》,让我期待有一天可以以堂堂正正北大人的身份唱响这首校歌。
我希望我的名字和北大有关,在与北大的任何标志性或非标志性的事、物合影时,我不会觉得不配,不会觉得自己不够格。
我要收到写有我姓名的录取通知书,在老师的点名册上有我的名字,在燕园宿舍里有着属于我的床铺,登录北大图书馆的页面有“XXX,欢迎您”的字样,教学系统的某一行记载着我的成绩。
有一张录入我的姓名、照片、年级、学号的校园卡,每次骑车经过北大各个校门时,可以出示自己的校园卡,可以很够格的下车推行。
可能是我对校歌的执着,她没有辜负我。2012年小智开学典礼时,那年没唱《燕园情》,学校规定了一首新校歌,我没记住新校歌的名字,更不喜欢它的内容。我很期待在我的开学典礼上能体会到北大人合唱《燕园情》的那份激情澎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上学那年,开学典礼又重新播放代校歌《燕园情》了,前奏声响起,我的眼泪犹如决堤洪水般越过眼眶,流经脸颊,滑进嘴里,那一刻我更深地体会了“乐极声悲”这个词的含义,原来人生最大的欢喜的味道是咸的。毕业那年,在毕业典礼上,邱德拔体育馆里再次响起了《燕园情》,听到这首歌时,眼泪反射性的溢满眼眶,百感交集的我又开始泣不成声,边唱边哭,边哭边唱。听着校歌,流自己的泪,抽泣的我与周围所有同学的平静相比,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燕园生活从《燕园情》开始,也以它为结尾,那时我最强烈的感受是“完满”,得偿所愿,感恩!
可能是我对校园卡的执着,它也从未辜负过我。Johnny桑和小智都丢过校园卡,而研究生三年一千多天里,我的校园卡一次都没丢过,毕业时校园卡还是开学第一天发的那张。
未考上北大时,我特别艳羡那些在校门口下车推行的北大人,觉得可以以北大人的身份推自行车都是那么的荣耀,那么的光彩照人,那么的让人羡慕。在北大这么多年,除了一两次下大雨加上生病之外,每次骑车经过北大校门时,我定是下车、推行,车身经过校门后再上车骑行。每次经过校门口,浓浓的荣耀感和自豪感都会在我的内心升起。吾爱,终于得到了你,好不容易!
每次推车穿过校门时,你知道我内心是多么的欢喜吗?三、心相就是现实
感谢小智2008年的孤勇,正因为你面对北大的无畏与决绝,出乎意料地旗开得胜考进复试,我们才半信半疑的开始觉得追女神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感谢Johnny桑2011年的果敢和恒心,正因为你坚信、坚定、执着的一定要,北大才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欢迎你的到来。
直到2013年,一路磕长头一路跪着匍匐朝拜的我,终于决定不愿再跪着看她,不肯再以奴隶的身份对待自己,要以平等、自尊、不卑不亢的心态面对北大时,我周身的能量场也发生了改变。那时候横下心来跟自己说“我一定要”,管你什么百年名校,管你什么1898,管你什么一塔湖图,我也一定要得到你。
某一天跟自己许愿说,等到走出初试的考场时,我一定要激动地对自己说“我考上了”。(这个愿望也没有辜负我,最后一科考完,从理教大门出来,我给农园食堂等待的小智打电话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考上了”)
就这样,在横了心、坚定了信念之后,发现太多的事都不重要了,原来惶恐且惧怕的太多的事都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原来的痛苦纠结软弱的我消失了,变成了坚强勇敢、无畏不惧的另一个人,我重生了。因为信念的改变,我的人生也发生了转轨。即使招生名额少了一大半,考试内容革命性大调整,命题中心由教育部转为北大,我的考试成绩也没受到这些外在风吹草动的任何影响,初试、复试毫无疑问的通过证明着“皇天不负信念坚定之人”这个最朴实的句子。虽然考了那么多年,没什么可夸耀的,但是我就是很开心,很骄傲,很荣耀。
这五年我最大的收获:人生就是场自证预言的游戏。你相信你是没有价值、无用、一无是处的人,你是对的;你相信你是最了不起的传奇,相信自己会创造无数奇迹,你会改写人类历史,你也是对的。你就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你只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既然这样,你的世界是你自己塑造的,特朗普说过why not think big?是呀,为什么不把梦做大?
那些你曾经以为是不可逾越的巅峰,当你真的爬过之后,才发现原来并没有那么艰险。最可怕的不是山峰本身,而是你自己的恐惧和不配得意识。是你的恐惧,让你远离了最美的繁花和最闪光的风景;是你的不配得意识,让你和巅峰成了永远的平行线。你觉得你配不上更好的,你是对的;当你横下心,认可自己、坚定的要时,你也是对的。
借用吸引力法则的一句话:You become what you think about most ,but you also attract what you think about most. 你会成为你心里想的最多的那种人,你也会拥有你心里想的最多的东西。
You become what you think most !四、百廿校庆有感
1. 调侃的背后,是我们小小的虚荣和骄傲
校庆中有特别多令我感动的小瞬间,比如说,校友庆生环节,选出7位校友代表70年的北大学子为母校庆祝生日,其中在唐古拉山做志愿者的军医的故事,最契合我的心境,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
很惊喜的是,我很崇拜的央视主持人张羽主持了校庆纪念大会,好开心。他问李彦宏的那句:“师兄,还会再捐吗?”我和小智在显示屏后嘿嘿笑,哇,李彦宏中了这个坏记者的招哦。……厉以宁教授讲到未来人们经济活动会由最优选择变成次优选择后,张羽豪气冲天的总结到“北大一直是是我们的最优选择,没有次优”,话音刚落,对着清华的校长幽幽的来了一句“邱校长,您别不高兴哈”。嘿嘿,太阴险了。我们提到清华人,一般都不直呼其名,而总是称“隔壁学校的”。这些调侃的背后,有着我们小小的虚荣和骄傲在。
喜欢你那么久,最近才知道你也是校友呀!2.一位慈悲长者的金玉良言
校庆当中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建华校长校庆上的演讲,文章里的有些段落我反复读过很多次。
“技术至上、功利主义开始蔓延,鱼龙混杂的各类信息削弱了信仰和确信的力量。人们前行的脚步如此之快,已经把自己的观念和灵魂抛在了后面。一些人变得焦躁不安,于是开始质疑新技术、质疑全球化、质疑一切,甚至质疑人类的未来。
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哲学家的思辨,更需要所有人共同的行动。这个时代并不缺旁观者,更需要的是责任与担当。……这个时代更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以科学与人文精神唤醒人们的良知。引领社会风尚,将成为大学的重要职责。……将使大学成为一个孕育着远见、创造、善良和责任的海洋。”
从2015年毕业典礼上校长制作的《守正创新 引领未来》的微电影,到2016年我毕业时校长的致辞,乃至2017年毕业季的校长演讲,以及如今的120年校庆讲话,所有重大活动的发言稿都是校长亲自拟定。
即使是120周年校庆这么大的庆祝活动,校长也没有强调北大精神的高标独立和北大人的煌煌功绩,而是重视每一个北大人坚守与责任。建华校长每次都用质朴、简单、踏实的语言,像与孩子们聊天一样,说出他对世界、对中国、对时代、对北大的看法。没有身为北大校长的洋洋自得,没有套路,没有空话,甚至连演讲的腔调都没有,聆听他的演讲,就像一个满怀慈悲的长者在和你说话,说的都是他对家国的所思所想。
“将使大学成为一个孕育着远见、创造、善良和责任的海洋。”校长的这句话,听着特别温暖和感动。大学为镇国重器,北大如果不培养学生坚守底线、坚守原则,做一个善良的人;北大如果不培养学生相信真理,独立思考;北大如果不培养学生胸怀天下,承担家国责任,那么我们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普通人只想着生活的柴米油盐,无可厚非,但是作为这个时代以及未来的领跑人,北大人不就应该更有情怀嘛。
未名BBS上有句话深得我心,“我们怎样,中国未来便怎样”。
每次听校长的演讲,我都能从中获得做人、做事的智慧。校长一直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北大人要有原则、有底线、要勇敢、要善良,北大人要承担责任,独立思考,成为引领未来的人。
人生的精彩就在选择与坚守之间百廿校庆过后,生活还在继续,前方的路上会有无数的诱惑和喧嚣,带着小小的虚荣和骄傲,坚守着底线原则,背负着家国天下的责任,我们向着引领未来的目标继续前行吧。
最后再说一句,吾爱,120周岁生日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