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一起盖房子(三)

我们一起盖房子(三)

作者: 程子山山 | 来源:发表于2022-04-30 06:51 被阅读0次
    竣工仪式

    4月24、25日  星期日、一    多云

    除去最初3天摔砖坯的时间,继4月18日动土仪式之后,我们持续工作了一周,今天(24日)进入了第6个上工日。至此,工期已过半,进入了关键性的一周。因为我们决定在本周四完工,周五进行竣工仪式。

    带着这个目标,同学们又是元气满满地上工去啦。

    不过,经历了一个周六,我们再来时,收拾好的工地变成了以下的景象…

    一片狼藉

    得亏是门口台阶的砖头浇筑得还算结实,不然怕是也要遭殃。

    此番情景下,同学们没有过多的沮丧与抱怨,大家很快就投入了清整工作中,没多大会儿就把地面收拾干净了,并且砖头也重新整齐地码放在了小屋边沿。

    清整

    然后,我们又再一次和了水泥,浇筑在小屋边沿,以固定这些砖头,同时也对小屋有保护作用。

    紧接着,我们就开始下一项工作——在小屋的两侧垒上两个双人沙发,这样一来这里就可以容纳更多的人了。

    杨工现场指导垒沙发

    大家分成三个小组工作,两组负责垒新的沙发,一组负责修缮原有的长沙发。我们最开始做的土砖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光发热的。

    我们计划先把砖头码放好,然后和上泥浆进行固定,塑形。当沙发初成型时,我们发现小屋的高度不够,坐上去还需要略微弯腰。

    怎么办呢?地面继续下沉。

    前两个上工日,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挖土。当时没有把地面挖那么深,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虑到深层泥土的土质,因为越往下土质越是松软,在牢固性上会打折扣。

    时至今日,经过一周多阳光照耀的小屋,也不像最初那般潮湿,我们便又继续下挖了一些。同时配合着沙发内砖头码放规则的变化,最终的沙发高度坐着就很舒服了。

    然后,我们开始和泥修缮新垒成的沙发。

    耍泥做沙发 别样的塑形课 有扶手的高级沙发

    这样一来,从门口一进来,屋内就有一个完整的环形沙发了。

    等待泥干的过程中,我们干了件刺激的事儿——走横梁。✌

    实践证明,我们的横梁是经得起考验的。

    “泥孩子”
    哈,一串“泥娃娃”


    4月26日  星期二  阴

    这一天是自开工以来,孩子们最干净的一天,主要工作是锯木头。

    小屋下部结构已基本完工,也上了大梁,现在要继续在横梁上来上椽子了。而这椽子料,也是开工以来,首个花钱购买的材料。

    同学们到了工地之后,先是把木料根据杨老师的指导一根根搭在了横梁上,一同商讨了屋顶上应该留多长,做了标记之后,又一根根取下来,开始用锯子来锯。

    放椽子,做标记 由内而外的视角 可文也可武 逐渐成了熟练工

    锯好后的木料,先在地上排好队,然后再次摆上梁。

    排队比高高 我们都坐进去之后空间还绰绰有余 第8日的定工照 同学们发现的绝美视角

    4月27日  星期三  多云

    昨天,当我们把屋顶的骨架搭好以后,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被小屋的美惊叹到了,包括小屋的设计者杨老师,他也没料想到会有这么美的呈现。

    再来一张小屋全景图

    所以一个巨大的难题被摆在了面前: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覆顶呢?

    不论选择何种材料,当覆上去之后,整个屋顶结构必然会被隐藏起来;而不覆顶的话,由于整个小屋大部分的结构都是土做的,尤其是沙发,下雨多的话,很容易会变成泥浆…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先把问题放下。我们带着问题继续工作。

    上工前,我们先来到木工房门前,这里有一些高年级同学泥塑课时做的作品,准备作为礼物送给我们,可以装饰我们的小屋,真好~

    天线宝宝和小精灵

    内部装修的事儿最后再做,我们先和水泥来固定椽脚。

    越来越熟练

    和好水泥在浇筑之前,先在椽脚处垫上碎砖和石子,这样会更稳固。

    垫砖头

    临近版块尾声,同在这一日,我们特意邀请了学生家长前来参与体验,顺便搭把手,做些孩子们做不了的事情,比如钉椽子,比如把我们去年秋天种下的一亩多麦田里的杂草拔一拔。

    靠我们七八个人每周拔那一次,力量实在太薄弱了,完全跟不上草长的速度。

    于是这一天,在两位爸爸的帮助下,除了屋顶的椽子钉好了,我们的小屋还多了一个“门洞”。在几位妈妈的帮助下,麦田的杂草被拔出了一垛又一垛。

    这样,就要小心翼翼地进屋啦

    当我们主课准备收工之时,从李静老师那儿得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有个小木屋里装满了专门的屋顶材料。

    这几日刚学会开三轮车的我,便拉着同学们闻讯赶去,然后满载而归。✌

    待下午放学前,同学们凭感觉先搭了些在屋顶的龙骨上,带着那个两难的问题,我们结束了第9个上工日的工作。

    同学们说,好像鳞甲

    4月28日  星期四  小雨️

    三年级下学期以来,我们晨读时加入了《幼学琼林》的学习,目前已进行到《岁时》的部分,里面有一句如是说:

    学足三余: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雨者晴之余。

    历史上曾有人认为做好学问当充分利用这“三余”的时间来学习。因为人们不做活儿,时间自然空闲了下来。

    今日,雨一直下。同时伴随有风,有点冷。

    这是上工的第10天,原计划可是要结束工程的啊,还有前一日的难题摆着呢,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日常晨读之后,我们冒雨来到了工地上,准备一起想办法看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

    得益于昨天的意外收获,我们可以躲进小屋避雨。一进去立即就觉得温暖了许多。

    大家围坐在环形沙发上,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眼前也有飘落的雨点,所有人在这一刻都觉得特别温馨和满足。

    能看到从屋顶飘落的雨滴吗?

    工地上的活儿暂时干不成,我们便转回教室工作。

    我们在周三时已经讨论过小屋还需要做点什么。除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和细节装饰以外,至今还有一件大事悬而未决——小屋的名字还没着落呢。

    这两天大家集思广益,想了不少名字:洒屋,贝壳小屋,书逸木屋,鳞甲居等等,但是没有一个能博得全体同学的心。

    就在这一日,我们因雨歇工之后,一个新的名字出现了,同去听雨的高姿老师说,叫听雨阁怎么样?同学们皆是眼前一亮,都觉得好。

    小屋的名字便这样诞生了。

    杨老师出品

    说来也巧,上一届三年级同学盖的小屋名叫望星亭,在木工房门口,我们的小屋叫听雨阁,在大礼堂附近,遥相呼应,充满了诗情画意。

    既然叫听雨阁,屋顶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覆上一半即可。

    若非去年7·20那般连续的特大暴雨,在雨水并不算多的郑州,我们的小屋定是能够像海绵那般吸收雨水的。

    忽然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呀。

    这天下午放学的档口,我们正紧张清整着小屋门前的场地呢,下课经过这里的老师和高年级学长学姐们有不少都来帮忙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屋周围的环境焕然一新。


    4月29日  星期五  多云转晴

    动土仪式后的第11天,开工第14天。

    今天不再是上工,而是充满仪式感的一天,我们将在这一天举行竣工仪式。说到竣工,有必要在这里给些笔墨。

    前一日,杨老师就问过同学们,当我们举行仪式之后,小屋就真的完工了吗?所有的同学都回答“没有”。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还有许多细节的工作没做呢。

    后来我跟同学们也打了个比方,就像住的房子一般,刚买回来时都是竣工了的,但由于大多是毛坯房,能住吗?后来装修一番住了进去,就不会再改变了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因为有人住在房子里,它就一直是发展着的,变化着的:今天带回去一束花,明天挂上一幅画,每天都有不同的可能性。

    而世间所有的事情不都是如此吗?没有哪一个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我们的小屋也一样,这只是阶段性的完结。我们的课程到这里需要打上一个小结,转而进入下一个内容。但接下来出于我们的照顾,或者园区其他人员的光临,甚至是小动物的来访,我们的小屋都有发展的可能性。

    于是,在此背景上,我们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同学们先是把有些凌乱的覆顶材料重铺了一次,便开始筹备仪式。

    我们把场地再次清整干净,洒上水,摆上鲜花,然后把手工课上做的风车和五年级同学送的泥塑作品拿来装饰小屋。总之,看到什么活儿就干什么活儿,呵,那个忙碌劲儿,简直都要赶上过年的热闹气氛了。

    当一切就绪后,同学们就开始练习竖笛曲,因为我们要用歌声来欢迎大家入场。

    不同的练习方式 静待观众来临

    雨生百谷,万象更新。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正式开启了我们的竣工仪式。

    致贺词 学生代表发言 挂牌 听雨阁

    至此,竣工仪式圆满结束。同学们最喜欢的糖果一出场,大家便都热热闹闹地回教室继续上课了。

    既然是竣工仪式,那怎能不庆祝一番?下午,便迎来了最受同学们欢迎的庆功宴——烧烤聚餐。

    后来听说,有同学非常激动,这一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了,为聚餐准备了自制的点心。

    来尝尝我做的点心吧~ 开心到溢出屏幕 秘制配方,无敌好吃 烧烤小能手

    后来,七年级的同学带着贺礼也来了。我们小屋门口有一个木制风车,不过不大灵便,转不动。于是,他们赶制了一个新的风车送给我们。

    然后,我们便一起庆祝。

    合制风车 葡萄汁和果粒橙,你要喝哪个? 伴随着礼花,干杯 吃饱喝足,听雨阁里躺一躺

    至此,那个“至少我们班的同学都能钻进去的小房子”算是盖好啦~

    带着这份“可以胜任”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想必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与亲近,从而可以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更坚实地踏在大地之上。

    而这,不正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责任与使命吗?

    欢迎来坐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一起盖房子(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be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