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养方向别跑偏》里面有个关于治疗焦虑症的例子,我感觉很有启发,转述过来,供大家学习,借鉴。
作者在书中写到,有个50多岁的,消瘦的,患有焦虑症的女教师来找她就诊。这个患者的症状持续了有一年多了,晚上失眠,白天烦躁忧虑,饱受各种不良情绪的折磨。此外,这位患者说她自己总是没有食欲,感到全身疼痛、胸闷、心慌、呼吸急促等。面对这位患者,作者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她要求患者睡好觉,给患者开了安眠药;
其次,她给患者开了5-羟色胺。
通过询问,作者得出结论,这个患者的主要问题是蛋白质类和油脂类食物不足。她平时只吃点粮食,吃点蔬菜、水果,一个星期吃一两个鸡蛋,很少吃肉,内脏基本不碰。作者说这样的饮食习惯对于焦虑症患者是不合理的,必须要作出改变。
药物治疗只是治标,治本的方法却是是通过食物补充大脑中缺乏的5-羟色胺(也叫快乐素)。
所以,作者告诉这位患者:“您一定要多喝点牛奶,多吃点肉、鸡蛋,每星期吃两三次鱼,每周吃一两次动物内脏,主食、蔬菜、水果可以按照原来的量继续。”
如果饮食习惯不改变,脑子里的5-羟色胺一直处于缺乏状态,患者就必须长期服药,很难往离开药物。
刚刚开始时,这位患者对作者的饮食建议半信半疑,并没有认真按作者给出的建议调整自己的饮食。对于肉类、鸡蛋、动物内脏等,人们总觉得里面的胆固醇、脂肪是不好的东西,应该少吃。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这位患者可能也是存在这样的疑虑。
同时,这位患者很想弄清楚,这个大夫为什么和别的大夫说的不一样?到底有没有实际效果,有没有科学依据。
于是,每次复诊时她都会坐在边上,看作者给其他患者看病,听作者怎么辅导其他患者,有时候还会直接追踪出去,问患者的真实效果如何。
一次又一次反复验证过后,这位患者才相信营养可能真的有用,开始按照作者给出的营养方案去调整自己的饮食。
结果,没过多久患者也在自己身上看到了营养带来的改变,健康状态越来越好。这之后,她每次看病时都特别高兴,并写了一篇文章《爱上看病》。
一年后,这位患者的焦虑症状全部消失,睡眠、情绪、身体症状等方面也都没有问题,作者开始给她减药,后来全部药慢慢都停了,患者也不需要再来门诊。
两年之后,作者在门诊再次见到了这个患者。不过,这次不是她的问题,而是她姐姐的问题,她的姐姐被检查出高血压,想找她来调理。她非常激动地告诉作者:“夏大夫,我特别特别感谢您,因为我完全好了,现在我感觉自己像恢复到年轻的时候了,每天倒头就能睡着,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每天都很开心。”
到现在为止,这个患者的情况一直很好,疾病没有复发,因为她掌握了维护健康的法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