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
性味:性平,味甘、淡。
归经:归肺经、脾经、肾经。
功效:利水,消肿,通淋,散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主治:水肿,腹水,黄疸,淋病,痈肿。
禁忌:脾胃虚寒者禁服。

他是一个小胖子——一个轻盈的小胖子。[1]
他的爱好很简单——喝酒和登高[2],小孩子们可不要和他一起玩,那太危险了。[3]
有人笑他糊涂[4],明明喝醉了,走起路来都东倒西歪,偏偏还想要跋山涉水。
也有人说这是“难得糊涂”,糊涂也算一种幸福。[5]

但这不是喝醉之后的疯癫,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痴傻,而是他骨子里的温柔[6]——只要有人需要,天涯海角他都会陪着。
酒入肠来,虽学不来那“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谪仙风采。却不妨他吐出些侠骨柔肠、文士风采。[7]
很多人只知道曾经有七个兄弟拼尽了全力打败了蛇精也没能救出爷爷[8]。可在很久很久以前,他曾救出了女娲和伏羲[9],也曾受到了20多个民族的朝拜。[10]
可能是因为这个时代喜欢瘦子,他这样的形象已经不吃香了。但人气没了情谊在,他们七个一团[11]、五个一伙[12],凭借才学,打算重新收获一批粉丝。

当偶像可没有那么容易,很多人甚至等不到出名就被淹没或者糊成了渣渣[13]。
“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遇酒逢花须一笑,长年少,俗人不用瞋贫道。
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提着葫芦行未到,风落帽,葫芦却缠葫芦倒。”[14]
累了吗?那就哭出来吧!把和着酒咽进肚子里的苦楚,全都哭出来吧。
毕竟只有放空自我,才能走得更远。[15]
为什么不趁着年轻多看看这个世界呢?老了以后,可就什么都留不住了[16]。
注:
[1] 葫芦外形大小变化较大,因不同变种和品种而异,有呈哑铃状,有的呈扁球形、棒状或杓状,均较圆润。
[2]葫芦为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其果实成熟后果皮变木质,可以做成盛装液体的容器。
[3]脾胃虚寒者禁用葫芦。
[4]葫芦谐音“糊涂”。
[5] 葫芦又谐音“福禄”,寓意吉祥。
[6]葫芦性平,味甘、淡。
[7]“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出自余光中的《寻李白》,葫芦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多以远游侠客,或文人携带。
[8] 这里借用《葫芦娃》的故事。
[9]上古洪荒年代,有几个冤孽对上天不敬,玉皇大怒,下令雷公雨师湮灭人类。雷公便给了伏羲一颗葫芦种子,伏羲将其种在了泗水空桑之地。九个时辰后,伏羲和女娲在葫芦上开了个盖,把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都放进葫芦里,还带了两只鸡蛋,两颗白果,躲过了这场劫难。
[10]《伏羲考》中列出与葫芦相关的神话49种;据统计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发现葫芦神话119则。除此之外 各民族传说中也有各种各样和葫芦有关的神话,在此不多做介绍。
[11]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出现了七种名称:悬瓠、蒲卢、茶酒瓠、药壶卢、约腹壶、长瓠、苦壶卢。
[12] 拉祜族长诗《牡帕密帕》中说葫芦笙的五根音管是五兄弟,他们一起吹奏出的音乐可以让沉睡的天神苏醒。
[13] 葫芦临床可煎汤内服,用量9~30克;或煅存性研末。
[14]引自黄庭坚《渔家傲》。
[15] 葫芦主治:水肿,腹水,黄疸,淋病,痈肿。
[16] 葫芦茎、枝具沟纹,被黏质长柔毛,老后渐脱落。
文章来源:梳毛吴茱萸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责编:王大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