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就看过这本书,读的时候激情澎湃,读完了好像也没有记住什么,又回归了以前的自己。因为这是一本关于价值观的书,告诉我们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但没有说具体怎么做,没有一定的经历会感觉本书有些假大空。现在重读,我认识的深度,理解的浓度不一样了,也有了一些感悟。
本书告诉我们富人的金钱观和财富观:富人不为钱工作,想办法让钱为自己工作。换成更接地气的话:富人努力实现钱生钱,而不是努力工作赚钱。他们有一种能力,能尽快将劳动收入转换成被动收入或投资组合收入。
本书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财富观展开。
1.富人不为钱工作。
这隐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不能把解决自己财富问题的希望寄托在老板身上,例如矿工再努力挖矿也不可能成为矿主。另一方面,富人工作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行业内或者行业外寻找机会。例如作者9岁时在超市打工,发现了一个机会,依靠出租小人书赚钱。
作者罗伯特从事过很多职业,包括餐厅服务员,建筑工人,推销员,仓库保管员和市场营销人员。他当船员是为了学习国际贸易,加入海军陆战队是想学习指挥军队,加入施乐公司是为了销售培训。罗伯特每找一份工作都是为了获取一种技能,目的性很强,但都不是直接为了钱。比如他在军队学会了开飞机,离开后如果去民航,就能获取高薪,一般人很难抵挡这种诱惑(路径依赖)。
罗伯特扩展工作的宽度,因为富爸爸告诉他,很多东西知道一些就够了。稻盛和夫扩展工作的深度,专研技术(源自《干法》)。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积极主动,努力把事情做好,而赚钱不是他们的动力。
富人不为钱工作,工作是为了获得技能或资源。(本质是获取人力资产/在战术上努力)
2.富人想尽办法让钱为自己工作。
首先要投资自己的头脑(最重要的资产/在战略上努力),知道该怎么做,而不是直接去投资。
2.1 分清楚资产和负债
资产是能把钱放进我口袋里的东西,不管我工作与否。负债是把钱从我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比如房产,它既可能是资产,也可能是负债。作者多次买入/卖出房产,他为的是赚取租金和房屋差价,所以它是资产。然而对大部分人而言,房产不断地让我们支出,所以它是负债。
比如股票,大部分人买卖股票都赔钱,显然是负债。而作者频繁买卖小股票(持有期很少超过一年),还能赚钱,所以是资产。同时罗伯特也提醒读者不要学习他,这么做的难度很高。
2.2 知道人生最大的陷阱:对金钱的恐惧和欲望。
没钱的恐惧会促使他们努力工作,得到报酬后,欲望又让他们想拥有所有用钱能买到的好东西。这样就会陷入老鼠赛跑的循环,这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如果不能控制恐惧和欲望,即使获得高薪,也只不过是金钱的奴隶。
不要只是变得富有,因为钱不能解决问题,实际上可能使问题更加严重。钱往往能暴露人性中那些可悲的弱点,并凸显人们的无知。作者举例,1923年美国一批最富有的人在芝加哥开会,25年后,其中的9人下场都不好(破产,入狱,自杀)。在中国这更明显,胡润百富榜被称之为“杀猪榜”,从别称就明白了财富并没有给这些人带来期望的状态。
2.3 财商是什么
财商是会计,投资,市场和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本书没有展开(很神奇,被称为财商教育书,却没有具体讲这一点,估计认真讲了,就不会是畅销书了)。
关于会计,书中展示了简化的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
关于投资,如果你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那就不是在赌博;如果你把钱投进一笔交易然后是祈祷,这才是赌博。
学校是教我们专业知识,让我们获取谋生的技能,而财商告诉我们如何管钱。
2.4 为什么富人越来越富
- 富人的资产 > 负债,因此 收入 > 支出,而剩余的收入再次投资资产,形成循环,所以更富有。
- 税赋制度对富人更有利:
- 劳动性的税赋最高,而被动收入的税赋最低。
- 富人还可以通过公司,先支出后扣税,而普通人的收入只能先扣税后支出。
2.5 收入的来源
会计领域,有三种收入:
- 劳动性收入
- 投资组合收入
- 被动收入
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动收入多来自房地产投资,投资组合收入一般来自股票和债券等资产投资。
变富的关键:拥有尽快将劳动性收入转换成被动收入或投资组合收入的能力。
结合《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观点,资本收入大于劳动收入,结论很让人绝望:劳动很难致富。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作者皮凯蒂观察 资本/GDP 的比例,发现从1700年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英国、法国、德国的资本规模大约是GDP的6-7倍,直到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该比例才开始下降,最低到2-3倍。但战争结束之后,该比例又开始上升。到2010年,英国、法国的资本/GDP大约是5-6倍,德国为4倍左右。 从历史数据看,资本的收益率总是大于经济增长率,而工薪阶层收入增长率基本与经济增长率一致,这样一来,贫富差距就扩大了,并导致阶层固化。
读后感
《国富论》告诉我,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但它没有说财富分配问题。
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社会崩溃前,财富都会向权贵集中。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告诉我,资本收入大于劳动收入。
《富爸爸穷爸爸》告诉我,前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力资产,获取更多的劳动收入,后期要转换思路,摆脱老鼠赛跑的牢笼,通过资本的力量,获取别人的劳动收入:要想办法钱生钱,而不是努力工作。它很现实也很有效,当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社会,就只能适应这个社会。如果不能往钱靠拢,还可以往权力靠拢,比如国内长期的考公务员热潮,大家用脚投票,更愿意去分蛋糕而不是去做大蛋糕。
日本的国债长期负利率,德国也是负利率,2019年8月,丹麦的日德兰银行放出了历史上第一笔负利率贷款。当财富的增长不能持续,而财富的分配方式继续维持过去的模式,必然导致平衡被破坏,社会崩溃。在“均贫富”运动之前,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让钱不愿意再“生钱”,中短期的趋势会不会转向?会不会这次不一样?
回想起历史课堂上,老师说,奴隶造反不是为了解放奴隶,而是为了当奴隶主。当时不理解,现在觉得意味深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