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据说公元366年,得缘于一位法名乐尊的和尚,乐尊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
鲜衣怒马,往生极乐的壁画印象,在色彩和精神食粮极度匮乏的古代,固然美味可口。但胡旋、鲜衣、酒器,壁画色彩已不再鲜艳;人物、线条、构图、艺术表达已是旧法;佛国、飞天、极乐,现代人也已无法感同。那我们又在欣赏着什么?
欣赏一段文明的注入
当时的汉文化早已腐朽,主流文化过度成迷于僵化的礼仪、攀比的孝道。大半国家财富埋葬在祖辈的墓穴,青年人温顺不远行,任何有别传统即判有违背祖宗之嫌。如果不出意外,灿烂中华文明也应该与其它3大古文明一样,默默断档在某一历史时期,引来后世的莫名与费解。
然而在西北荒漠的地表,丝绸之路裹挟着西域游牧民族特有的蛮劲与不服、对彼时道德的挑战、对此间规则的轻蔑,一股脑的冲向了中原九州。其中蕴含的强大生命力,通过基因,为当时早已苍白的汉文化,强行注入一抹艳色。
这抹色彩,在它顺流河西走廊,杀向传统中华文明的腹地时,些许片刻曾浸留在敦煌的黄土高崖上。这抹色彩,虽已褪色,但也足以让我们后人通过想象,还原当时历史大进程。我们需要欣赏这抹色彩,它助力传统汉文化的进化,助力中华文明不间断的传承。
行动
我们每位后人,都要去一趟敦煌。怀揣着自己理解,而不是“大家都去我也去”的从众。当旅行班车飞驰在茫茫山林黄土间,想象着自己就是乐尊和尚。只靠双腿,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
或许那并不是心有所悟,不是佛祖招呼,而是中暑了吧!
但也的确开启了一段大历史的记录。或许这就是一种佛的旨意呢。天佑中华!
元旅预告:旅行元宇宙产品即将上线,足不出户游世界。欢迎关注,尽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