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件很好的事?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尤其是当下,很多人会说,读书当然是好事了。处于知识焦虑年代的人们,除了屯积各种网络课程外,已经把阅读作为一项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了,认为自己天天阅读看书,不用做其他事,梦想就会成真。不读书,不做事,行吗?很多家长教育孩子也是常常说:“只要你好好读书,其他啥都不用做、不用管”。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
孰不知,我们的先祖,大教育家孔子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论语》中第一篇《学而》中的一句话,其意义是真正做到了入则孝、出则弟等前面这些之后,还有余力了,再去好好读书。不光这一句,孔子在《学而》这一篇中,反复强调的就是不要把读书摆在第一位,而是要把做人做事,这个人伦大本放在首位,读书只是细枝末节,不能抛开日用常行,去舍本逐末。
王阳明在龙道悟道之后,强调的就是人要世上练,事上磨,而非消沉溺于词章,这不就是和孔子提倡的“行有余则学文”一个道理啊!
以前自己的阅读量小,上大学之前除了教科书,没读过几本书,参加工作后,慢慢地体悟到,只有博学广读,方能利于思维与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工作能力水平。于是乎,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阅读上,对于日常工作实践就有所放松,纯粹为了读书而读书,颇有些舍本逐末之意。然,读到《论语》的那些教诲之后,慢慢让迷失在书海中自己感悟到:不能放弃人伦大本,不能单纯地读死书,更不能去死读书,放弃了世上练,事上磨。必须做到取两者之长,既要博览群书,夯实知识底蕴,完善知识结构,建立知识体系,还要践行“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