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藏熏修
悲華經卷第九

悲華經卷第九

作者: 清流法苑 | 来源:发表于2020-08-26 16:22 被阅读0次
入佛知见

悲華經卷第九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檀波羅蜜品第五之二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助菩提法清淨之門?

「『善男子!布施即是助菩提法,化眾生故。

「『持戒即是助菩提法,具足善願故。

「『忍辱即是助菩提法,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故。

「『精進即是助菩提法,於諸眾生勤教化故。

「『禪定即是助菩提法,令心具足得調伏故。

「『智慧即是助菩提法,具足能知諸煩惱故。

「『多聞即是助菩提法,於諸法中具無礙故。

「『一切功德即是助菩提法,一切眾生得具足故。

「『智業即是助菩提法,得具足無礙智故。

「『修定即是助菩提法,悉得成就柔軟心故。

「『慧業即是助菩提法,遠離一切諸疑惑故。

「『慈心即是助菩提法,於諸眾生,心無礙故。

「『悲心即是助菩提法,拔出眾生諸苦故。

「『喜心即是助菩提法,受樂法故。

「『捨心即是助菩提法,斷憎愛故。

「『聽法即是助菩提法,斷五蓋故。

「『出世即是助菩提法,捨諸所有故。

「『阿蘭若即是助菩提法,離諸怱務故。

「『專念即是助菩提法,得陀羅尼故。

「『正憶即是助菩提法,分別意識故。

「『思惟即是助菩提法,於諸法中得成就義故。

「『念處即是助菩提法,身受心法覺分別故。

「『正勤即是助菩提法,斷不善法,修善法故。

「『如意足即是助菩提法,身心輕利故。

「『諸根即是助菩提法,得一切眾生根具足故。

「『諸力即是助菩提法,具足能壞諸煩惱故。

「『諸覺即是助菩提法,於諸法中具足覺知實法相故。

「『正道即是助菩提法,遠離一切諸邪道故。

「『聖諦即是助菩提法,斷滅一切諸煩惱故。

「『四辯即是助菩提法,得斷眾生諸疑惑故。

「『緣念即是助菩提法,不從他聞得智慧故。

「『善友即是助菩提法,一切功德特成就故。

「『發心即是助菩提法,成就不誑諸眾生故。

「『用意即是助菩提法,出一切法故。

「『專心即是助菩提法,增益善法故。

「『思惟善法即是助菩提法,隨所聞法得成就故。

「『攝取即是助菩提法,成就教化諸眾生故。

「『護持正法即是助菩提法,令三寶種不斷絕故。

「『善願即是助菩提法,成就嚴淨佛世界故。

「『方便即是助菩提法,速得成就一切智故。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助菩提法清淨門經。』

「善男子!爾時,寶藏如來四顧遍觀菩薩大眾,告大悲言:『大悲!云何菩薩以無所畏莊嚴瓔珞具足於忍?善男子!若菩薩見第一義,得無癡精進,不著三界。若不著三界,是謂三昧無畏沙門之法,如空中動手悉無所著,又觀諸法不見相貌。大悲!是名菩薩摩訶薩以無所畏莊嚴瓔珞。

「『善男子!云何菩薩具足於忍?如是菩薩住於法時,不見諸法如微塵相貌,逆順觀行於諸法中解無果報,於所習慈了無有我,於所習悲了無眾生,於所習喜了無有命,於所習捨了無有人。

「『雖行布施,不見施物。

「『雖行持戒,不見淨心。

「『雖行忍辱,不見眾生。

「『雖行精進,無離欲心。

「『雖行禪定,無除惡心。

「『雖行智慧,心無所行。

「『雖行念處,不見思惟。

「『雖行正勤,不見心之生滅。

「『雖行如意足,不見無量心。

「『雖行於信,不見無障礙心。

「『雖行於念,不見心得自在。

「『雖行於定,不見入定心。

「『雖行於慧,不見慧根。

「『雖行諸力,無所破壞。

「『雖行諸覺,心無分別。

「『雖行正道,不見諸法。

「『雖行定業,不見心之寂靜。

「『雖行慧業,不見心之所行。

「『雖行聖諦,不見通達法相。

「『雖修念佛,不見無量行心。

「『雖修念法,心等法界。

「『雖修念僧,心無所住,教化眾生心得清淨。

「『雖持正法,於諸法界心不分別。

「『雖修淨土,其心平等猶如虛空。

「『雖修相好,心無諸相。

「『雖得忍辱,心無所有。

「『雖住不退,常自不見退與不退。

「『雖行道場,解了三界無有異相。

「『雖壞諸魔,乃是利益無量眾生。

「『雖行菩提,觀諸法空,無菩提心。

「『雖轉法輪,於一切法無轉無還。

「『雖復示現大般涅槃,於生死中,心等無異。

「『是名菩薩具足於忍。』」

說是法時,有六十四億菩薩摩訶薩從十方來,至耆闍崛山釋迦牟尼佛所,聽此本緣三昧助菩提法清淨門經,聞是法已,得無生忍。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諸大眾:「汝今當知,寶藏如來於往古世,說是法時,有四十八恒河沙等菩薩摩訶薩得無生忍,四天下微塵數等菩薩摩訶薩住不退轉地,一恒河沙等菩薩摩訶薩,得此本緣三昧助菩提法清淨門經。

「善男子!爾時,大悲菩薩聞是法已,心生歡喜即得變身,其狀猶如年二十人,追隨如來猶影隨形。善男子!爾時,轉輪聖王及其千子,八萬四千小王,九十二億人悉共出家,奉持禁戒修學多聞,忍辱三昧,勤行精進。

「善男子!爾時,大悲菩薩摩訶薩漸漸從佛諮受聲聞所有八萬四千法聚,緣覺所有九萬法聚,受持諷誦,悉令通利。大乘法藏身念處中十萬法聚,受念處中十萬法聚,心念處中十萬法聚,法念處中十萬法聚,悉皆受持讀誦通利。十八界中十萬法聚,十二入中十萬法聚,斷除貪欲十萬法聚,斷除瞋恚十萬法聚,斷除愚癡十萬法聚,三昧解脫十萬法聚,諸力無畏不共之法十萬法聚,如是等十億法聚,皆悉受持讀誦通利。

「善男子!其後彼佛入般涅槃,爾時,大悲菩薩摩訶薩以無量無邊種種諸華、末香、塗香、寶幢、幡蓋、珍寶、妓樂,而以供養,以種種香積以為𧂐,闍維其身收取舍利,起七寶塔高五由旬,縱廣正等滿一由旬。於七日中,復以種種無量無邊華香、妓樂、寶幢、幡蓋,而供養之。爾時,復令無量無邊眾生安止住於三乘法中。

「善男子!大悲菩薩過七日已,與八萬四千人俱共出家,剃除鬚髮,著染袈裟,於寶藏佛般涅槃後,隨順等心,熾然正法,滿十千歲,復令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安止住於三乘法中,及三歸依、五戒、八齋、沙彌十戒,次第具足大僧淨行。復更勸化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安止住於神通方便四無量行,令觀五陰猶如怨賊,觀於諸入如空聚落,觀有為法從因緣生,勸化眾生令得知見,觀一切法如鏡中像,如熱時炎,如水中月,於諸法中皆知無我、無生、無滅,第一寂靜微妙涅槃。復令無量無邊眾生,安止住於八聖道中,作如是等大利益已,即便命終。尋時復有無量無邊百千諸人,以種種供養,供養大悲比丘舍利,其所供養悉如轉輪聖王之法,如是大眾種種供養大悲舍利,亦復如是。大悲比丘命終之日,寶藏如來所有正法,即於其日滅盡無餘,彼諸菩薩以本願故,生諸佛土,或生兜術人中、龍中,或夜叉中、或阿修羅,生於種種畜生之中。

「善男子!大悲比丘命終之後,以本願故,南方去此十千佛土,有佛世界名曰歡樂,彼中人民壽八十歲,集聚一切諸不善根,憙為殺害,安住諸惡,於諸眾生無慈悲心,不孝父母,乃至不畏未來之世。大悲比丘以本願故,生彼世界旃陀羅家,所受身體長大端正,力勢剛強威猛勇健,專念問答辯才捷疾,如是諸事悉勝於人,以強力勢逼捉諸人,作如是言:『汝今若能受不盜戒,乃至遠離種種邪見,行正見者,當施汝命,給汝所須資產之物,令無所乏。若不受者,我今要當斷汝命根,然後乃去。』爾時,諸人長跪叉手,作如是言:『仁者!今已為我調御,如仁所勅,我今授持,盡其壽命不復偷盜,乃至正見亦復如是。』爾時,強力旃陀羅往至王所或大臣所,作如是言:『我今困乏資產之具,所謂飲食、醫藥、衣服、臥具、香華、金銀、錢貨、真珠、琉璃、珂貝、璧玉、珊瑚、虎珀、真寶、偽寶。若我得此種種物已,持施眾生。』爾時,國王大臣即與種種所須之物,令其充足。時旃陀羅因其施故,安止此王及其大臣住九善中。爾時,人民增益壽命滿五百歲,其王命終,諸大臣等以旃陀羅紹繼王位,因為作字號功德力。

「善男子!爾時,功德力王不久王一國土,復以力故王二國土,如是不久乃至得作轉輪聖王王閻浮提,然後教化一切眾生,安止令住不殺生戒,乃至正見亦復如是,隨諸眾生心所志樂,勸化令住於三乘中。爾時,功德力王教化閻浮提內無量眾生於十善道及三乘中已,於閻浮提內大聲唱言:『若有乞求欲須食飲,乃至欲得種種珍寶,悉來至此,我當給施。』是時,閻浮提內一切乞士,聞是唱已悉來集會。時功德力王種種隨意給施所須,皆令滿足。爾時,有一尼乾子名曰灰音,往至王所而作是言:『王今所作種種大施,以求無上正真之道,我今所須王當與我,令得滿足,王於來世當熾然法燈。』時王問言:『卿何所須?』彼人答言:『我誦持呪術,欲得與彼阿修羅鬪,怖其破壞自得勝利,是故白王如是事耳。所可須者,未死之人皮之與眼。』

「爾時,大王聞是語已,如是思惟:『我今得是無量勢力轉輪聖王已,得安止無量眾生住於十善及三乘中,復作無量無邊大施,此善知識欲令我以不堅牢身貿堅牢身。』爾時,大王便作是言:『汝今可生歡喜之心,我今以此凡夫肉眼布施於汝。以是緣故,令我來世得清淨慧眼。以歡喜心剝皮施汝,復以是緣,令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金色身。』

「善男子!爾時,功德力王以其右手挑取二目施尼乾子,血流污面而作是言:『諸天龍神、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若在虛空,若在地者,悉聽我言。我今所施皆為無上菩提之道白淨涅槃,度諸眾生於四流水,令得安止住於涅槃。』復作是言:『若我必定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雖作是事,所有命根不應斷壞,不失正念,不應生悔,令尼乾子所作呪術便得成就。』復作是言:『汝今可來剝取我皮。』善男子!時尼乾子即持利刀,剝取王皮,却後七日所作呪術悉得成就。爾時,大王於七日中,其命未終,不失正念,雖受是苦乃至一念不生悔心。

「善男子!汝今當知,爾時大悲菩薩者豈異人乎?莫作是觀,則我身是。於過去世寶藏佛所,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初發心已,勸化無量無邊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是我最初勇健精進,爾時我以本願力故,命終生於歡樂世界旃陀羅家,是我第二勇健精進。我生旃陀羅家,教化眾生於善法中,以自力勢乃至得作轉輪聖王,滅閻浮提鬪諍穢濁,令得寂靜增長壽命,是我初始捨於身皮及以眼目。善男子!我以願故,於彼命終,復還來生歡樂世界旃陀羅家,乃至得作轉輪聖王,以大勢力,安止眾生於善法中,於彼世界,復得除滅怨賊、鬪諍、穢濁之事,令諸眾生增益壽命,我於爾時始捨舌耳。於彼三千大千世界一一天下,作如是等大利益已,以願力故,精進堅牢如是次第。復於如是一恒河沙等五濁惡世作大利益,安止眾生住於善法及三乘中,滅除怨賊、鬪諍、穢濁。

「善男子!其餘他方清淨世界,所有諸佛本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不說他過,不為他人說麤惡言,不以力勢示現恐怖,不勸眾生於聲聞乘、辟支佛乘,是故諸佛具滿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此清淨妙好世界,無諸罪名,無有受戒,耳終不聞麤惡之言,無不善聲常聞法聲,離於一切不適意聲,於諸眾生而得自在,無有聲聞辟支佛名。

「善男子!我於恒河沙等大劫,如恒河沙等無佛國土五濁之世,以麤惡言斷命因緣恐怖眾生,然後勸令安住善法及三乘中,是餘業故,令得如是弊惡世界,以不善音唱滿世界,是故今得不善眾生充滿世界,說三乘法,如我本願取佛世界調伏眾生,其事如是。我已如說精勤修集行菩提道,是故今得種子相似佛之世界,如我本願今得如是。

「善男子!今我略說往昔所行檀波羅蜜。我行檀波羅蜜時,過去諸菩薩行菩薩道時,亦無有能行如是行,未來之世行菩薩道,亦無有能行如是行。我為菩薩行檀波羅蜜時,唯除過去八善丈夫:

「第一菩薩名曰一地得,在此南方一切過患國,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破煩惱光明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人壽百歲,於中說法,七日之後入般涅槃。

「第二菩薩名精進淨,在此東方炎熾國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功德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人壽百歲,於中說法,作佛事已,彼佛過一恒河沙等大劫已,入無上涅槃,其佛舍利乃至今日,在無佛國作於佛事,如我無異。

「第三菩薩名堅固華,於諸三昧勤行精進,以大力勢行於布施,於當來世過十恒河沙等大劫,在此北方歡樂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斷愛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第四菩薩名曰慧熾攝取歡喜,過一大劫在此西方可畏世界,人壽百歲,於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日藏光明無垢尊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於今我前,有二菩薩,一名日光,二名喜臂,未來之世過於無量無邊大劫,在此上方灰霧國土,劫名大亂,五濁惡世,多諸煩惱,人壽五十歲,日光菩薩以本願故,於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不思議日光明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滿十歲中,具足佛事而般涅槃,即涅槃日正法亦滅,其後十歲,空過無佛,人壽轉減,至三十歲,喜臂菩薩以本願故,於中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勝日光明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世尊亦十歲中,具足佛事而般涅槃,般涅槃已,以本願故,正法住世滿七十歲。時二菩薩在於我前,始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以聞記故,心生歡喜,頭面敬禮。以歡喜故,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叉手向佛異口同音,而說偈言:

「『 如來光明,  殊於日月,

  能於惡世,  演大智慧。

  調御目淨,  無有垢穢,

  以妙論議,  摧伏外道。

  我無量劫,  修無相定,

  以求無上,  勝妙菩提。

  供養諸佛,  數如恒沙,

  而過去佛,  不授我記。

  世尊離欲,  心得解脫,

  於黑闇世,  善為佛事。

  為諸失道,  眾生說法,

  悉令得出,  生死漂流。

  我今所願,  於此自在,

  清淨佛法,  出家修道。

  解脫淨戒,  如說而行,

  定心隨佛,  如影隨形。

  不為利養,  但求正法,

  得聞法已,  服甘露味。

  是故世尊,  與我授記,

  於未來世,  得無上道。』

「善男子!其餘二人故未發心。已發心者,一名日光,二名喜臂。先有四人,一名地得,二名精進淨,三名堅固華,四名慧熾攝取歡喜,合有八人,是六菩薩,我初勸其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汝今諦聽,往昔因緣。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此界名無垢須彌,人壽百歲,有佛出世,號香蓮華,般涅槃後,像法之中,我於爾時作大強力轉輪聖王,號難沮壞。王閻浮提,千子具足,我悉勸化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後尋於香蓮華佛像法之中,出家修道,熾然增益佛之遺法,唯除六子,不肯出家發菩提心。我於爾時數數告言:『卿等!今者欲何所求?何以不發無上道心出家修道?』

「是時六子作如是言:『不應出家。所以者何?若於末世像法出家,不能成就護持戒聚,離聖七財,以不護戒,沒於生死污泥之中,墮三惡道,不能得生天上人中。以是因緣,我等不能出家修道。』

「善男子!我復重問:『卿等何以不發無上道心?』

「六子答言:『若能與我閻浮提者,然後我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聞是已,心生歡喜,作是思惟:『我今已化閻浮提人,安置三歸、受八戒齋、住於三乘,我今當分此閻浮提以為六分與此六子,令其得發無上道心,然後我當出家修道。』思惟是已,如其所念,分閻浮提即為六分,賜與諸子,尋便出家。爾時六王,各相違戾,不相承順,互相抄掠、攻伐、鬪諍、縛束、枷鎖。爾時,一切閻浮提內苗稼不登,人民飢餓,水雨不時,諸樹枯悴,不生華實,藥草不生,人民、禽獸及諸飛鳥,悉皆飢餓,其身熾然猶如火聚。我於爾時復自思惟:『我今應當自捨己身肌體血肉,以施眾生令其飽滿。』作是念已,從其所住阿蘭若處,至於人間,中路有山,名水愛護,住是山上,復作是願,而說偈言:

「『 如我自捨,  所有身命,

  為大悲心,  不求果報,

  但為利益,  諸天及人,

  願作肉山,  給施眾生。

  我今所捨,  妙色端嚴,

  不求帝釋,  天魔梵王,

  但為利益,  未來人天,

  以此血肉,  施諸眾生,

  諸天龍神,  人及非人。

  住山林者,  今聽我言,

  為諸眾生,  我起大悲,

  自以血肉,  而給施之。』

「善男子!我於爾時作是願已,諸天搔嬈,大地、諸山、須彌、大海皆六種動,人天大眾發聲悲號。爾時,我於水愛護山,自投其身,以願力故,即成肉山,高一由旬,縱廣正等亦一由旬。是時,人民、飛鳥、禽獸,始於是時噉肉飲血。以本願故,於夜中分,增益廣大其身,乃至高千由旬,縱廣正等亦千由旬,其邊自然而生人頭、髮毛、眼耳、鼻口、脣chún舌,具足而有。彼諸頭中,各各有聲而唱是言:『諸眾生等各各自恣隨意取用,飲血、噉肉,取頭目耳鼻脣舌齒等,皆令滿足,然後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發聲聞辟支佛心。卿等!當知如是之物悉不可盡,食之易消,不夭壽命。』有明智者,食肉飲血,取其頭目耳鼻舌者,或發聲聞辟支佛乘,或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求天上人中富樂。以本願故,身無損減,乃至萬歲,閻浮提內人及鬼神、飛鳥、禽獸,皆悉充足。於萬歲中所施目如一恒河沙,所施血如四大海水,所捨肉如千須彌山,所捨舌如大鐵圍山,所捨耳如純陀羅山,所捨鼻如毘富羅山,所捨齒如耆闍崛山,所捨身皮,猶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等。

「善男子!汝今當知,我於往昔萬歲之中,所捨無量無邊阿僧祇身,一壽命中,自以血肉給施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眾生,悉令飽足,乃至一念不生悔心。我於爾時復作是言:『若我必定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願成就得己利者,我今於此一閻浮提萬歲之中,自以血肉給施一切無量眾生,如是一恒河沙等萬歲,遍滿於此無垢須彌三千大千世界,作血肉山,一一天下於萬歲中,自以血肉頭目耳等,給施眾生,所謂天龍、鬼神、人及非人、一切畜生,若在虛空及因地者,乃至餓鬼悉令滿足,然後勸化安置住於三乘法中。若遍於此一佛世界,滿足眾生已,復至十方如一恒河沙等五濁惡世,復給血肉頭目耳等,給施眾生悉令充足。如是如一恒河沙等大劫之中為眾生故,自捨身命以施眾生。若我所願不成,不得己利者,即便欺誑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世尊,為諸眾生轉法輪者,必定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於生死,畢竟不聞佛聲、法聲、比丘僧聲、波羅蜜聲、力無畏聲、乃至一切諸善根聲。若我不能成就捨身布施,充足諸眾生者,常墮阿鼻地獄。』

「善男子!我於往昔,如是所願皆悉成就,於一一天下捨身血肉,給施眾生悉令飽滿。如是次第遍滿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捨身血肉給施眾生悉令滿足。善男子!汝今當知,我於爾時為檀波羅蜜捨身布施,如是次第施於眼目,其聚滿此閻浮提內,高至忉利天。善男子!是名如來略說捨身檀波羅蜜。

「復次,善男子!如是復過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爾時此界轉名月電,亦五濁世。我於爾時作轉輪聖王,王閻浮提,號燈光明,亦教無量無邊阿僧祇人,安止住於諸善法中,亦如上說。作是事已,遊在園林,觀看土地,見有一人身被束縛,我即問言:『此何所犯?』大臣白言:『諸有田作所得穀麥mài,應為六分,一分入官。是人不順王法,不肯輸送,是故被縛。』我於爾時即勅令放,從今已後,不須強取。大臣答言:『是人民中,乃至無有一人生歡喜心,以義送之。今諸王子、後宮眷屬、貴人婇女,諸所資用飲食之具,一切皆從他邊強取,無有一人清淨心與。』

「我聞是已,心大憂愁,即自思惟:『此閻浮提當持與誰?』爾時,我有五百諸子,先已令發無上道心。『當分此地為五百分等與諸子,我當出家至阿蘭若處,修諸仙法,學梵淨行。』思惟是已,尋分此地為五百分,等與諸子,即便出家,至南海邊欝yù頭摩樹大林之中,食諸果子漸漸修學,得五神通。

「善男子!時閻浮提有五百商人,入於大海欲採珍寶。有一商主名曰滿月,此人先世福德緣故,得如所願至於寶渚,多取種種諸珍寶已,即欲發引還閻浮提。爾時海神高聲涕哭,多有諸龍心懷瞋恚欲害商人。有一龍王名曰馬堅,是大菩薩,以本願故生於龍中,起發悲心,救護諸商,令得安隱過於大海至彼岸邊,龍王然後還本住處。爾時復有大惡羅剎,隨逐商人,如影隨形,欲為虐害,是惡羅剎即於其日放大惡風。時諸商人迷悶失道,生大怖畏,失聲號哭,稱喚諸天摩醯首羅、水神、地神、火神、風神,復稱父母、妻子、眷屬,願救濟我。善男子!我於爾時以淨天耳聞其音聲,尋往其所,以柔軟音而慰撫之:『莫生怖畏,當示汝道,令汝安隱還閻浮提。』善男子!我於爾時白疊dié縛臂,以油灌之,然以為炬,發真實言:『我先以於欝yù頭摩林三十年中,專精修行四無量心,為諸眾生食噉果子,勸化八萬四千諸龍、夜叉、神等,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善根因緣,今然此臂為示道故,令是諸商安隱得還閻浮提中。』然臂乃至七日七夜,此諸商人尋便安隱還閻浮提。

「善男子!我於爾時復作善願:『若閻浮提無諸珍寶,若我必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己利者,當作商主,於一一天下,七返雨寶。復入大海取如意珠,於一一天下,復雨種種雜廁寶物。如是次第遍此世界,乃至十方無量無邊阿僧祇諸世界中,亦復如是。』

「善男子!我於往昔諸所發願皆悉成就,如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無上薩薄之主,於恒河沙等五濁惡世,雨種種珍寶,一日之中,七返雨之,如是利益無量眾生,悉令珍寶得滿足已,然後勸化安止,令住於三乘中。善男子!汝今當知。即是如來捨諸珍寶,為得諸相善根因緣。

「復次,善男子!如是復過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此佛世界轉名為網,劫名知具足,其世五濁,人民壽命滿五萬歲。以本願故,生閻浮提婆羅門家,字曰須香,讀誦外典闡陀章句。爾時,眾生多著常見,互共鬪諍,起怨賊想。我於爾時以強力勢,為諸眾生說五受陰猶如怨家,說十二入如空聚落,說十二緣其性生滅,開示分別阿那婆那,令其修學,復作是言:『仁等!今者可發無上菩提之心,所作善根應生迴向。』我於是時自然而得五通神仙。爾時,復有無量無邊阿僧祇人,受我教故,悉得五通。復有無量無邊眾生,遠離鬪諍,滅除怨憎,出家入山,食果蓏luǒ子,晝夜修集四無量心。是劫欲盡,是諸人等各各分散,遊閻浮提教化眾生,令離鬪諍,除滅怨憎,悉使寂靜,或有水旱、暴風、惡雨,皆令除滅,其地柔軟,五穀成熟,食噉滋味。以劫欲盡,眾生復為種種病苦之所纏惱。

「善男子!我於爾時尋復思惟:『若我不能除眾生病,我則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斷除煩惱。我今當以何等方便除眾生病?唯有聚集一切大眾、釋天、梵天、四天王等,及諸天仙、龍仙、人仙,問諸醫方,合集諸草,種種呪術,以療眾病。』思惟是已,即以神力至釋天、梵天、四天大王,及諸天、神龍、人仙所,作如是言:『有毘陀山,願諸仁等皆共來集。』爾時,大眾聞是言已,皆悉集聚。既集聚已,皆共誦持毘陀呪術,以是力故,能却一切諸惡鬼神,擁護眾生,復修醫方,能治痰癊風寒冷熱。以是因緣,令無量無邊阿僧祇人離諸苦惱。

「善男子!我於爾時復更作願:『若我已為此一天下無量眾生,作智慧光,安止住於三乘法中,閉三惡門,通天人路,除諸病苦,令得歡樂;復次第為無量無邊阿僧祇人,作智慧光乃至歡樂。以是善根因緣果報故,令我所願皆得成就,逮得己利。如我已為此一天下無量無邊阿僧祇人,閉三惡道,通天人路,為諸病者請諸天龍、神仙之人,集毘羅山修毘陀呪,令無量無邊阿僧祇人,悉得離病受於快樂,如是遍滿此網世界,利益一切在在處處無量眾生,安住三乘,閉三惡道,通天人路。復為如是世界病者,請諸天龍、神仙之人,集毘羅山修毘陀呪,令此世界無量無邊阿僧祇人,悉得離病,受於快樂。如此世界,乃至十方如恒河沙,五濁惡世亦復如是。』

「善男子!我於爾時在網世界,乃至十方如恒河沙五濁惡世,諸所作願皆得成就。善男子!汝今當知,即是如來為菩薩時,增益智慧,修菩薩道,是名如來愛護三業善根種子。」

悲華經卷第九

相关文章

  • 悲華經卷第九

    悲華經卷第九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檀波羅蜜品第五之二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助菩提法清淨之門? 「『善男子!...

  • 悲華經卷第二

    悲華經卷第二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大施品第三之一 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寂意,瞻覩如來種種神化已,白佛言:「...

  • 悲華經卷第五

    悲華經卷第五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三 佛告寂意菩薩:「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復白第十王子軟心...

  • 悲華經卷第四

    悲華經卷第四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二 「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白第四王子能伽奴言,乃至發願亦...

  • 悲華經卷第三

    悲華經卷第三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大施品第三之二 佛復告寂意:「善男子!爾時,梵志復作是念:『若我當來成阿耨多羅...

  • 悲華經卷第六

    悲華經卷第六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四 「爾時,五人即至佛所,以所得物供養世尊及比丘僧。供養已...

  • 悲華經卷第七

    悲華經卷第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五 「『世尊!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一音說法,或有眾生...

  • 悲華經卷第一

    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阿...

  • 悲華經卷第八

    悲華經卷第八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六 「爾時,上方過二十萬百千世界,有世界名妙華,是中有佛號...

  • 悲華經卷第十

    悲華經卷第十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檀波羅蜜品第五之三 佛告寂意菩薩:「善男子!其後復過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此界轉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悲華經卷第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hf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