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压岁钱来啦

压岁钱来啦

作者: 轻松plus | 来源:发表于2017-01-22 16:32 被阅读0次

    恭贺新禧

    贺岁就是庆贺岁末,迎接新年。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贺岁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对贺岁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情结,不仅体现在传统民俗活动庆典中,更是体现在贺岁的文化作品和礼尚往来之中。传说贺岁源于“守祟”、“压祟”,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压岁钱的传说

    传说一:

    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传说二:

    有一对夫妇老来得子,视若宝贝,三十晚上怕“祟”来伤害孩子,便拿出8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后就把8枚铜钱放在枕边后睡去。半夜,一阵阴风过后,“祟”潜入老夫妇家中,吹灭烛火,伸手去摸孩子的头,结果枕边突然迸发出8道闪光,把“祟”吓得夺门而逃!后来人们便将“守祟”称为“守岁”,并在大年三十晚上给孩子一些铜钱,称“压岁”以祈求平安。

    传说三:

    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炮竹驱赶“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下,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压岁钱的发展历程

    汉代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不是货币,只是钱币形状的避邪品。正面铸有钱币文字和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则铸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明清时期

    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

    民国

    长辈用红纸包100文铜钱当压岁钱给晚辈,取“长命百岁”的寓意。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喜欢用连号的新钱做压岁钱,意味着连连好运、连连高升。

    50年代

    币制改了,压岁钱于是也就开始五分、一毛地给,磕响头作毕恭毕敬状才拿得到。

    60年代

    那时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很差,一年到头见到糖的时间并不多。用几块糖替代“压岁钱”,父母和孩子都很甜蜜。

    70年代

    前期经济状况还是不太好,但“压岁钱”真的是钱了,拜年磕头的孩子,大多能得到五到十元的压岁钱。

    80年代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许多人给孩子的压岁钱往往几十元,开始包成“红包”发赠。

    90年代

    压岁钱都上好几百元了,不过大多数还是被爸妈拿去了,或存银行,或交学费。

    新纪元

    自2000以来,百姓开始步入小康生活,压岁钱都是成千成千的给,并且多数能够自主支配不再上交父母。

    现在

    压岁钱的传统寓意发生了变化,大人们拼面子发压岁钱,孩子们也开始比谁拿到的压岁钱多,很少人关注压岁钱的内涵和价值。


    不过,也正因此,压岁钱反而以另一种形式在回归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这种形式就是金钞。

    金钞是以纯金为载体将传统文化的寓意和内涵融到一纸金币中,并通过精美的包装制成具有传承意义、民俗文化价值和纪念价值的礼品。

    金钞传承贺岁文化的理由:

    送礼:纯金打造,黄金显贵,送礼得体。

    收藏:历久弥新,百年不坏,具有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纪念:传承民俗文化,回归贺岁传统,减少了虚荣和攀比心有纪念意义。

    祝福:金钞代表希望、幸运和美好,承载着永不磨灭的关爱和祝福。

    孩子满月或过年压岁钱、老朋友拜年贺岁、生日、婚嫁、商务送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弘法寺福顺纪念金钞

    以纯金为载体,

    揉合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

    将吉祥如意、智慧圆满

    平安幸福的祝福送给有缘者。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佛家文化

    都具有深刻的传承意义

    纪念价值和收藏价值。

    ▲弘法寺福顺纪念金钞之「福顺大吉」 ▲弘法寺福顺纪念金钞之「福顺莲连」

    2017丁酉鸡年,弘法寺福顺纪念金钞带着印顺大和尚及本焕长老的祝福,提前给大家拜年,祝大家鸡年大吉大利,顺心顺意,福慧双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压岁钱来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jo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