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 周四 第二周
今天开始教了“小汤”的第二本。前半本中逐渐引入八分音符,升降号,F大调和G大调。因为学生有学习钢琴的经历,第一本书进行的很顺利,我以为第二本书也会进行的同样顺利。可是因为左手右手同时弹,又有升降号需要注意,学生手忙脚乱,心情急躁,导致拍子也会数错。直到此时,我意识到,原来我看在小菜一碟的曲子,在初学者(即使有一定基础的人)看来也是像贝多芬的悲怆第一乐章对我的挑战那样大。于是我决定还是放慢速度,打好基础,培养兴趣。不能一下因为曲子太难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据个人经验和观察,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我小时候看到幼儿园阿姨弹钢琴,觉得很好听,于是回家就向我妈妈要钢琴弹。两三岁的我并不知道学琴道路的艰辛,只知道学会了可以弹好听的歌。当我真正开始学琴的时候我发现原来能弹出曲子那么难。每次练不好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弹的特别难听,感觉坐在琴凳上要爆炸了,开始随便乱弹。但是这样的举动只是让我觉得更焦躁,失去耐心。学琴的过程中,兴趣排第一位。如果自己不想学,谁逼着都没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下去了,最终也会留下阴影以至于日后再也不想弹琴。话已至此,需要提出几点我认为很重要的因素。老师,家长(如果学生是小朋友)和自己(成人学生)在决定教学/学琴之前一定要明确学琴目的,根据自身能力制定短期计划及目标,在不破坏学琴热情的同时有所进步。作为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最好不要强塞知识,适可而止就好。每个人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一样,定期问一问学生的学习感受能使教学更有效。
因为我的学生是成年人,学琴完全是自己喜好,所以在课下练琴的时候,不需要有人督促,而且每天都会定时练习。但是上周因为“小汤”第一册太简单,对她构不成什么挑战,很快就弹会了所有的曲子,完成了当周的作业。在上课的前两天她很激动的跟我说她都弹会了,是不是明天就不用练了。我很明确的回复了,如果第二天不练,隔天上课就会弹的很糟。如果回琴的时候弹的很糟,老师就没法继续往下教。作为学生,不管学习什么科目,当我们有了一定成就的时候就会很开心。但是开心归开心,一定不能就此骄傲,觉得自己可以不努力了。一旦停下来,有可能就前功尽弃。
这周给学生留的作业是练好上课弹过的曲子,附加三、四首新曲子。她问我如果前面弹得很顺了,还需不需要每天弹。我的回答是,如果顺到中间不会断,很熟练,就可以每天弹一两遍,一带而过,但是不能丢。如果练琴的时候前面弹的都很顺,突然有某个小节弹断了,需要看谱、看手、找音,这种情况一定要停下,专攻这一小节,直到熟练为止。如果当天一直练的很糟心,可以放下,先弹别的曲子,第二天再练,效果会意想不到的好。就像写论文一样,当天写完怎么看都不顺眼,放一放,第二天再读,可能会产生新的见解。弹琴千万不要让某一首曲子的坎挡住以后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