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60天写作大挑战”的特训,孩子们对写作早已不再害怕与忧虑。期末质量检测习作的高分林立,足已让他们藐视作文。
心灵自由,大胆写作
心灵自由,看似有些虚无缥缈,其实,给孩子写作一个轻松的入门。我手写我心,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心无羁绊,才能纵横驰骋。
选材,为班级生活或学校生活。身边人,身边事,这样,孩子们有话可说。定位为写人或写事,这是最常见的体裁。
每天,课堂上下,校园内外,每时每刻,都有故事发生。至少记录五行,孩子们认为要求不高,在校课间几乎就完成任务。当然,大部分孩子认为,五行远远不能满足他的写作需求。周末,根据一周的记录,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习作。
精准指导,读写并用
曾公开执教六下《那个星期天》,是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这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时须指向习作,引导学生体会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课堂上,我们梳理写法:融情于事,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事例中;融情于景,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内心独白,再现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备课准备得充分;又或是,这样的表达方法,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再加上“交流平台”,对“融情于景”片段练习的加持,孩子们对这个写法,情有独钟。
写景,不单一写景,让心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写事,不单一写事,让心情在叙事中自然吐露;心理活动,更加丰富与逼真,让心情在独白中真实倾吐。这样的好文章,更有深度、宽度与厚度。
及时评价,发现童趣
孩子们的文章,读者不能只有老师一人,也应该,还有一群小读者。所以,当孩子们有读者意识时,他的写作无形中有了心灵的对话。
评价是推动写作最有力的抓手。习作完成后,要及时评价。起初,哪怕一个恰到好处的词,或一句感人肺腑的话,都会被我“挖”出来,圈上“红圈圈”。他用心,老师用意。写作的胃口,被一点点吊起来。
只要是作文赏析课,他们都喜欢。好文章,我们会在实物投影仪上放大,共读共赏。欣赏别人,是一种享受;被欣赏,是一种自豪。
心灵自由,大胆写作,持续记录;精准指导,读写并用,越用越活;及时评价,发现童趣,赏析你我。好文章,就这样被激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当然,一笔好写,更会激发孩子们去广泛阅读与涉猎。他们知道,只有吸收,才能,酿出甜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