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古文》有,《今文》无。
1、
问:简单介绍下《太甲》产生的背景?
答:关于伊尹和太甲的关系,有两种相反的观点:
一种是主流的说法,《尚书 孔传》《史记》等均持此观点:
太甲即位后,不明,被伊尹流放到桐这个地方,经过三年,太甲悔改,伊尹迎接太甲回亳都,继续做商王。
另外一种是《竹书纪年》的说法:
伊尹流放太甲后,伊尹自立为王,而后七年太甲潜回亳都,杀伊尹,夺回王位。
在这个问题上,郑樵在《通志》中的观点,非常有代表性,他认为:
《尚书 孔传》中汤直接传位太甲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尚书》是经)。
《史记》《孟子》中汤三传至太甲,太甲悔过,伊尹迎太甲回亳是“离畔经亦无害”。
《竹书纪年》中的内容是“此害经之甚者也”。
2、
问:《太甲》的主要内容写了什么?
答:《太甲》分为上、中、下三篇。有一些是后代史官的描述性文字,还有一些是伊尹和太甲的对话。对话的内容一方面是伊尹对太甲的谆谆教诲,另一方面是太甲的悔过。
3、
问:《太甲》重要的语句有什么?
答:在《太甲 中》太甲说的话中有一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àn])”。
《孔传》曰:孽,灾。逭,逃也。言天灾可避,自作灾不可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