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给娃请假4天带他去云南旅游,知道的人,包括那些陌生团友见到我们都很惊讶,请假带娃出去玩,不怕他上学跟不上啊?你们也太松弛了吧?
当然也有人附和说,小学还不要紧,初中就不能缺课了。
听到这话,我还真的有去想要是儿子在上初中,我会给他请假吗?答案是不知道,因为孩子还没上初中,我并不知道他功课的紧张程度。
就他目前的小学功课而言,倒确实是不太紧张的。
理由是我家从不鸡娃,他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从没给他报过任何文化课辅导班,也不会给他布置额外的家庭作业,也很少辅导他做作业(偶尔他不会的话会让我教,仅此而已)。
现在五年级,他还经常回家都没有作业,在家纯玩。不过只要他认真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作业,我也不管他。至于作业有没有完成、完成得如何,我也不去检查,完全信任他。
关于信任,除了我之前有提到过从小跟他互相守信外,还发生过一个信任危机事件,经过我的妥善处理,后面就再也没发生过类似事件。这件事我也有记录,感兴趣可以点击此文阅读《母亲和孩子,可以大吵大闹,也可以轻易和解,生活永远不缺戏剧》,这里就不再展开。
并且,在这样的松弛氛围下,他成绩也不差,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每个学期都能评上三好生或是品学兼优生,还是挺令人满意的。
虽说小学期间的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但能游刃有余地保持优秀,我觉得还是多少能判断出孩子的大概资质的。
所以,这也是我能保持一种松弛感的原因之一。我信任孩子,对孩子松弛;孩子自己松弛,且保持成绩优良,又反过来促进了我的松弛。我们就是如此正循环的。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没有过纠结。
第一次纠结是要不要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班,让他学拼音。但由于我问询得晚,又纠结了一下,就错过了报名机会。一年级开学后,孩子果然因为没有学拼音而学得特别累。当时他放学回来我每天给他教一教,都觉得很崩溃。不过我也不是拖泥带水之人,崩溃了几天之后就当场决定,不会就不会,抱着“过阵子就好了”的想法再不折腾我们自己了,每天只陪孩子做应有的练习,不要求孩子完全掌握。
而神奇的是,孩子唯一的一次做梦说梦话就发生在学拼音那会儿,我听到他在拼拼音。我那时就心中一震,没想到他竟然如此认真,也就彻底心中大定,认为他后续肯定没问题。
果然后面他就跟上来了。而且,儿子当时的班主任也对此印象深刻,在期末成绩册上给了他这样的评价:
第二次纠结是在孩子四年级的一次期末考试后,那次机缘巧合问到了孩子的成绩和排名。那次成绩不是很理想,数学有点低,只有89.5分,排名到班级13,其余都还好。再加考前模拟几次数学都没满90分,我就有些着急了。
当时问了一圈周围的人,会不会给孩子报辅导班。他们回答都有学,尤其是五年级开始。不过我问的都是我老家也是我现在隔壁城市的亲朋好友。但跟我同城做小学老师的表姐也跟我说可以辅导一下,不能太放松了。
于是我差点就要开始找人问辅导班了。但最后还是想想算了,我还是想要给他一个没有辅导班的小学生涯。
是什么原因让我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
我想,最大的原因应该是环境因素。
全国人民都知道江苏的教育最卷。可作为江苏人,我们一家子却总有些与世隔绝、活在真空中的意思。
我没有可以聊孩子学习的朋友,也不加会聊孩子学习的家长群(没人拉我),唯一一个会聊孩子学习的群是我闺蜜群,但群里所有闺蜜都跟我不在一个城市。
因此,我根本就没有孩子学习竞争的实感。没有竞争感,也就不会有任何压力,也就乐得轻松。
孩子爸爸的情况跟我也差不多,他更加不会跟别人谈论孩子学习的问题。我们两个对待孩子的学习,基本还是套用我们小时候的经验——被放养并取得好成绩。
我们也从不遗憾,去想若是自己小时得到更好的教育,现在会不会成就更高——我们俩都没有太大的抱负,都比较知足。
尤其是我爱人,他在这方面更是松弛而自得其乐,反而我小时候的家庭环境还是很有竞争感的,我父母虽然不管我学习,但要求还是挺高,时常会用言语鞭策。在整个大家庭里更加会有压力,因为外婆外公是老师,会过问我们小一辈的学习成绩。
如今我离娘家远了之后,他们对我影响也更小。
所以,我们就是在一个没什么压力的环境中,不需要跟人比较,也就不在乎一时的得失。
再说我的观念,确实也由于自身经历,有了不少转变。
我小时候虽说也并不算很卷,但同为大家都不做课外辅导的情况下,我还是要强的,会要求自己考到班级前三,甚至第一;会想要争口气,学习比弟弟们好,打破老一辈重男轻女的观念。
之所以说不算很卷,是因为确实不会为了学习而废寝忘食,特别晚睡之类的。
但年少时候的志气,好像随着工作就慢慢地弥散了。你可以说,这是被生活打败的败犬。可是,我却觉得既然人们生活的好坏、成就的高低是正态分布的,而我已经在普通的大多数里头,也没办法成为高精尖那一类,那就不如自恰好了,何必每日汲汲营营绷紧了一根弦。
相比任何结果而言,我更看重过程。因为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啊,若要论结果,谁都是一死不是吗?
所以,只要孩子在认真学习,我不会想去压榨玩耍时间想要他更优秀。童年的空余时间,我更希望他在其它方面过得多姿多彩。
可能正因为我这么想,我时不时也会向孩子透露出这种想法来,所以孩子也活得很纯粹,上学就好好学,放学就好好玩。课余学的东西,只要他愿意学就都很认真对待。
就像这次给他报了个乒乓球课,一对三的基础课。跟他一起学的都是几乎只有他一半高的孩子。我本担心他会不会介意和这么大的小孩子一起学。可他满不在乎,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只是很认真地跟老师学动作、练动作、捡球。我内心里还是有一些小小的感动:多好的孩子啊,学得多认真啊。
心无旁骛,便是学习的最好姿态呀。
而身心松弛,才是适合心无旁骛生长的土壤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