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136053/6d9647796e3dabfb.jpg)
作者:(美)约翰·欧文
译者:陆汉臻
江苏凤凰文艺2021年3月出版
1、
格拉夫是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名大学生,因为一门课挂掉了,非常沮丧。这时,他认识了希基。
希基在附近一家摩托修理铺打工,随身带着笔记本,一有灵感就写上几笔。
俩人合伙买了一辆二手摩托,把学业抛在脑后,开始自由自在的自驾游。
格拉夫是一个得过且过,不做计划的人,基本上一切行动听希基指挥。
希基的计划是:不要什么计划。
第一,不要地图,不要想着哪天到哪里,不要想着哪天回来。就想着怎么玩。想想高山、海滩、富人的窗子、乡下姑娘。哪里有姑娘就去哪里,就走哪条路。
第二,走野兽出没的路。
第三,轻装出行。只带一只帆布背包,所有的东西都塞在里面,睡袋挂在外边。带上钓竿,在山间溪水里钓鱼,一直钓到意大利。
俩人风餐露宿,从路过的农民家里偷锅子和盐,从溪水里钓鱼,晚上睡在河边。
2、
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大辫子姑娘,嘉伦,她正徒步去姑妈家。嘉伦的姑妈开了一家小酒店,嘉伦想去那里工作。
俩人邀请姑娘同坐一辆摩托车,格拉夫坐在后面,小腿挨着排气管,被烫伤了。
到了姑妈家小酒店,众人把已经昏迷的格拉夫裤子脱掉,把他泡在大浴缸里。嘉伦细心照顾他,俩人产生了超越朋友的感情。
姑妈对两个小伙子满腹狐疑,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要去什么地方,和自己的侄女是什么关系。
一个大雨天,送奶工来了,驾车的马在光滑的鹅卵石上滑倒,连车带人摔倒在地。
送奶工恼羞成怒,狂暴地揍这匹马,希基看到大怒,跑出去咬住送奶工脖子,格拉夫费了老大劲才把他拉开。警察来抓希基,他躲在浴室不出来。
希基从浴室窗户跳出去,骑摩托车逃走了。他说他要去好好了解这个地方。
格拉夫继续呆在酒店,成为抓捕希基的诱饵。一天晚上,格拉夫被带到山上收蜂箱,下山时遇到希基,在漆黑的雨夜,发生了车祸,希基死了,格拉夫也被蜜蜂叮得满身红肿。
3、
下面的部分,是根据希基的笔记本内容整理的。
一共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这几天希基夜访动物园的内容,一部分是希基的家族史。两部分内容穿插讲述,讲一两页动物园,再讲几页家族史,可能是怕读者读不下去吧。
夜访动物园,是希基在从姑妈酒店逃走以后的活动。
傍晚闭园的时候他躲起来没出去,晚上观察动物园的情况。他觉得夜巡的保安对待动物太粗暴,故意折磨动物,他计划要打开动物园,给这些动物自由。
4、
希基的家族史是从二战时期开始讲述的。
二战前,希基的母亲希尔克和外祖父母一家住在奥地利维也纳,母亲有个上大学兼职开出租车的男朋友察恩。当时世界形势风起云涌,纳粹的恐怖氛围已经相当浓烈。
总理呼吁奥地利全民公投,让人民用选票决定是建立一个独立的奥地利,还是德奥合并。
为了迎接奥地利公投,维也纳郊区养鸡场的农民特鲁默做了一件特殊的衣服。他把锡盘打孔连缀起来,抹上猪油,沾上鸡毛,成了一件“老鹰锁子甲”。
特鲁默穿着这身奇怪的衣服走进咖啡馆,遇到了外祖父一家。
在德国的压力下,公投当然没有成功,总理也被换了。外祖父领着全家以及养鸡户特鲁默连夜出走,投奔在卡普伦当邮政局局长的哥哥。
母亲的男友察恩留在了维也纳,他想看看接下来的一两天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5、
接下来是希基父亲的故事。
希基的父亲弗拉特诺,南斯拉夫人,一个语言学家,会说好几种语言。
南斯拉夫的局势特别复杂,德国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恐怖分子、纳粹分子、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游击队。。。
斯里夫尼察一家是恐怖组织成员,他们利用弗拉特诺的语言天赋,让他接交当地的德国摩托车巡逻队军官伍特。
战前,伍特是一名专业的摩托车赛车手。
弗拉特诺和伍特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或者说是师徒。他教会伍特如何驾驶摩托车。
斯里夫尼察一家命令弗拉特诺暗杀伍特,弗拉特诺和伍特联手反杀,炸掉了斯里夫尼察兄弟们所坐的汽车。然后俩人骑摩托逃跑,辗转在斯洛文尼亚的深山。后来被原巡逻队同事发现,伍特被杀。
1944年底,弗拉特诺越过边境进入奥地利。
1945年4月,苏联军队占领维也纳。弗拉特诺找到一间闲置的公寓藏了起来,这间公寓正好是希基妈妈的家。
战争结束了,希基的母亲希尔克和外祖父母以及养鸡户特鲁默回到维也纳,回到战前居住的公寓。希基的母亲和父亲相遇了。
6、
1946年半夜里,希基出生。外祖母拉开窗帘和邻居分享这个好消息,被巡逻的苏联机枪手射杀。
1953年,父亲弗拉特诺遇到老对头,斯里夫尼察家的兄弟,被带走,下落不明,凶多吉少。
父亲失踪后,怕恐怖分子报复,希基和母亲、外祖父、养鸡户特鲁默又从维也纳回到卡普伦定居。
外祖父做邮政局局长,特鲁默做了邮政局的勤杂工。通过自学,特鲁默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956年,母亲听到维也纳收留匈牙利难民,想要寻找战前失踪的前男友察恩。她和外祖父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
外祖父穿上老鹰锁子甲到山里滑雪,撞树而亡。
这时希基10岁。家里只剩下特鲁默和希基 了。
特鲁默把希基抚养长大,送他去维也纳上大学。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7、
格拉夫把希基的遗体发送到卡普伦,给特鲁默发了封电报。他不敢面对送走希基一家三代人的老人,没有亲自送遗体回去。
格拉夫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带着嘉伦私奔。
这回他有计划了。
嘉伦在理发店卖掉了又粗又长的大辫子。俩人晚上来到动物园,原来格拉夫要完成好基友没做完的事。
格拉夫把动物们放跑,把保安关到笼子里,嘉伦吓得够呛。
周围的人们拿着武器来抓动物,闹哄哄乱作一团。
嘉伦和格拉夫跑到郊外,嘉伦一直向往城市生活,她要去维也纳,但格拉夫想去卡普伦。
一对情侣在此分道扬镳。
8、
非常能理解这两个年轻人的行为。
这个年龄,讨厌学校,不喜欢虚伪的老师,向往绝对的自由和冒险,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念头,做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是正常的。我们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但希基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就像南斯拉夫谚语说的那样,“宁进坟墓,不做奴隶”。
他们的所作所为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追求自由的行为艺术。
在他们眼里,动物园是囚禁动物的地方,要解放动物,给它们自由,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不自由,毋宁死。
9、
前段时间还看过作者约翰·欧文的另外一本书:《苹果酒屋的规则》。
他的小说情节离奇,思维跳跃,结局出人意料。但可能是翻译的原因,并不能引人入胜。
故事情节发展到后半段才能稍微和书名扯上关系。
不过还是想看看作者的其他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