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树洞(心事类,小说类)
《武陵秘闻录》系列小说之《你的风雨桥》

《武陵秘闻录》系列小说之《你的风雨桥》

作者: 孟立明 | 来源:发表于2022-09-08 23:36 被阅读0次

    《你的风雨桥》  长篇连载

    二十九、出走

     

    “你这东西啊,就像一本书,写开了,却不好收尾,换句话说,就是你前期谋篇布局处理得不是太妥当,组画就是某个比较成熟的思想的集中展现,你可以只传递一种思想,但是要讲透,要引起受众的思考,你不能给读者一个自己都没想明白的问题吧?你不能把一个你自己都觉得或此或彼无法定性的想法推出来吧?那样你这组画得艺术价值就会打折扣,受众是没有能力或者就说没有时间去想一堆思想碎片其中的联系。美术跟文字的表达效果是不一样的,除非动态画面,电影电视可以给人连贯流畅的思维,静态画面是不容易做到这一点的。你这算是个冒险,用静态美术来表现动态故事,时间跨度还这么大,三四代人的故事,最后收尾你怎么收?所以啊,这东西你暂时还不要拿出来,先冷处理一段时间再说。”

    这是你把作品拍成照片发送给在北京专门从事画画的朋友和老师后,你的老师给的回复。你的这些作品基本上给了他们一个震撼,没想到这几年你都是躲在西南一个山区小城里搞创作,现在有成系统的东西出来了,都惊诧万分,这比起他们光鲜亮丽的生活和寥寥无几的画作产量来,简直是当头棒喝,但是提出中肯意见的人,就你大学最尊敬的老师一个。他认可你的其他系列作品,其中对你的绘画技法的成熟也大加赞赏,但是同时也指出,这些题材不够新颖,怕是不太能够在美术界出头,而《活着的傩》这标题也不太有艺术性与思想性,内容的话,就如回言中说的,不好表现,不好收尾。

    你想他们都未必能真正理解你所想要表达的,但是,收不了尾这个事,你还是非常头疼。

        面对工作或创作的瓶颈,每个人都需要调整减压,需要新鲜养料。

        如往常一样,你一旦遇到创作上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冷处理,将注意力从死胡同牛角尖里拉出来,去寻找新鲜的信息所在。网络、游戏、运动、唱歌、旅游、去图书馆这些都是寻找新灵感,释放压力的好办法。对你最起作用的,是出门去走动,几年来,东南西北你走了不少地方,走出国门到过新加坡泰国,去过韩国日本,但是欧美国家却还一直没有合适机会去,这次要出去,就应该奔着欧州或美洲某个国家而去了。你想起自己以前非常向往的瑞士阿尔卑斯雪山下小镇纯净的湖泊与青翠的森林,红顶的小屋教堂,绿茵茵如缎子般散发着光泽的草地,干净的街道,悠闲的啤酒馆。但是这些年一直在国内奔走,却也不曾去自己梦想之地走走。

    “姑且就留着这个梦想吧。”你跟自己说,“这辈子就几个向往的地方,过早地去过了,以后的人生岂不是少了一种梦?这样,就不太好玩了。”

        以前看凤凰卫视《李敖有话说》这个栏目,号称学问旷古绝今的李敖,曾说过他的旅游,有很多地方想去,但是懒于旅途劳顿,于是他就学会了所谓“神游”,没去过的地方用影像、图片、文字堆砌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影像,将这地方研究透了,就跟自己去过是一样的,实际上人还是坐在家里。李大师这一招虽然有趣,但是在他心里还是有一个向往的地方,也就是老死之后葬身的地方,那就是海南岛,他不止一次表达过将来意欲终老海南岛的想法。其实海南岛对于生活在台湾的李敖来说,并不算远,但是他一直不去,直到他年近八旬,还是将这个向往的地方留在以后的岁月里。

    这世界上存在着太多意外的惊喜,正巧你准备出去走走而又寻找不到合适地方的时候,家里来电话了。你父亲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也就是你的姑妈,早年就嫁到了浙江东阳,改革开放后,一直从事外贸生意,毕竟隔了两个母亲的这一层关系,你父母与你姑妈的往来也不太多,直到你第一次结婚时,她们一家四口赶来参加你的婚礼,那时她们正筹划去国外开店,之后你也就没怎么关注她们了。但是你的爷爷奶奶相继过世后,父母与她们的交往也多了起来。这次父母亲打来电话你才知道,这位姑妈一家早在五年前就定居在了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经营着一个旅游纪念品店,从中国代工企业拿货,再反手卖给世界各地的游客,如今生活也稳定了,就邀请你的父母以及你和妻子一同前往玩一圈。

    这无异于是个意外的惊喜了。

    伊斯坦布尔,你不太了解这个城市,甚至对土耳其这个国家的印象都是非常模糊,你只记得以前在北京看过一位土耳其画家的作品展,内容就是位于海边的伊斯坦布尔街景,狭窄的带有阶梯的小道直通到海岸,白色墙体红色屋顶的低矮的房子层层叠叠堆满了整座海边的山丘。其实你对土耳其最直接的印象来源于莫扎特著名的钢琴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急促的节奏给你的并非是轻松明快,而是让你感觉土耳其似乎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到现在还遭受外来势力的欺辱,随时都要雄起,似乎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也从未曾跻身世界一流城市的行列,虽然,距离莫扎特创作这首世界名曲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

    但是直到长期居住在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朋友推介下你读了他的获奖作品《我的名字叫红》,感触非常深。从帕慕克这里,你了解到一个似乎有着非凡文化品位的伊斯坦布尔,帕慕克就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他是一个作家,就凭他对盛行于土耳其伊朗这些国家的细密画的深刻研究,就让你佩服得五体投地,虽然你不太懂小说艺术,但是从对这本小说的网络上的评价中得知,这小说的内涵深度与形式创新,已经达到了小说艺术的一个顶峰,中国的作家们穷其一生都不可能达到如此之水平,之所以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所有文学奖项中的王冠,与它的高标准是分不开的。中国的作家们努力了这么多年,始终徘徊在诺奖门外,每一年开奖,中国作家中酸葡萄们的文字铺天盖地充斥整个网络,说什么诺奖是政治博弈的一张牌,是被敌视势力操纵什么的,其实没这么严重,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的质量,可以让所有的人都闭嘴。

    你想到将要去帕慕克所在的城市旅行,可以去看看传说中的波斯细密画,顿感兴趣盎然,便答应一起去。

    父母显然对于你能陪他们一路去旅游非常高兴,并一再要求带靳晶一起去。

    到现在父母都不知道你与靳晶离婚的事,你也没打算让他们知道,你已经做好了新的计划,等到这批作品完成后再将这件事告诉他们。想到抱孙子急切的父母,你心里非常难受,但是命运如此,你又能左右到什么?

    于是你推脱了母亲跟靳晶说话的要求,说靳晶工作太忙,出差到四川去了。父母急切地问那可以请到假不,能不能带上她一起去?

    你说我打电话联系她,问问看吧,她们现在搞一个什么大项目,她是最主要的技术人员,离不开她的,估计没时间去。

    父亲说那也不要太勉强,毕竟工作要紧,去玩以后也可以去的。

    这件事确定后,你把手头的事处理了一下,就直接回家了。

    你到家后住了一段时间,等出境手续办理下来,就带起父母,到机场买到了直飞伊斯坦布尔的机票,一路的高空疾驰,降落在阿塔土耳克机场。出机场感觉是黎明时分,迎面扑来湿冷的夜风,灯光点点。姑妈、姑父和表弟已经在等你们到来了,姑妈头上披了一件黑色纱巾,一见到你爸爸,就亲切地拉着手,问寒问暖,表弟比你上次见到时又壮实了不少,下巴留起了小胡子,穿着绿色夹克紧身牛仔裤,短短的头发烫成卷曲状,在出站口橘黄的灯光下,看起来倒很像是一位本地青年。

    “哥,好久不见,你的艺术家气质是越来越明显了,最近又在创作大作品吧?”表弟非常热情,一见到你就握手寒暄。

    “还好,我就是个画画的,称不上艺术家。”

    “舅舅、舅妈你们来了,我就专门从公司请了假,带你们好好玩一下,这个城市啤酒烤肉那是国际上都蛮有名的。”

    你们连忙道谢,父亲还要加一句说我们来了随便住几天就行了,你还请假,还是工作要紧。

    瘦瘦的姑父捋捋被风吹乱的盘在秃顶上的头发,顺手扶一下眼镜,说哪里话,他比我们呆得熟,哪里好玩他都知道,要是让我们陪你们啊,还不指定要迷路了嘞。

    他的浙江口音,就算是在异国他乡呆这么久,也没有一点改变。

    表弟突然说:“对了,舅舅、舅妈,你们过来这边有什么时差上的不适应没有?”

    “时差?像是没觉得什么,就是觉得这夜太长了。”

    “舅舅,这就是时差问题了,要按北京时间减去6小时,才是伊斯坦布尔的时间。

    “哎呦,这不经常出远门,对这些都不怎么清楚,感觉像是乡巴佬进城了。”你爸爸也开起了玩笑。

    这样两家人在姑父的小面包车上说说笑笑离开机场,向东天开始渐露鱼肚白的城市开去。

    到了姑妈家,洗涮一下,姑姑和姑父陪着父母去卧室聊天了,你在表弟的卧室里,站在窗口。他家住的这个房子有两层,下层起居,上面四个卧室,房子建在一个山坡上,他的卧室这面正好朝着坡下,你从窗口望下去,看到一片轻薄晨雾弥漫的尚未睡醒的城市,晨曦微微,灯光点点。

    “哥,看到下边海面上的船了吗?”

    “嗯,非常漂亮,让我想到在上海从东方明珠看外滩那一片景景致。”

    “那不一样,你那是从东方明珠塔里看,我这里是直接从卧室看,你有没有觉得像我的窗口就是一个电影荧幕?呵呵,每时每刻都有风景记录片放映。”

    你顺着他指的的方向,那条河两岸的路灯蜿蜒伸向黎明,两岸边上有车子慢慢行走,宛若奇幻动画片。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河的位置,就是有名的‘金角湾’,来伊斯坦布尔玩,这里也是一个必去的地方。”

    “我对土耳其了解不是很多,特别是对伊斯坦布尔,了解就更少,要不是读了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我还真没怎么注意到这个城市呢。”你实话实说。

    “哎呦,不得了嘞,你也喜欢帕慕克啊?我跟你讲啊,我去年在学校进修阿拉伯语言学,老师总是提到帕慕克,他可是伊斯坦布尔的象征嘞。我不知道你还看过他的其他作品没有,他就说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就是他的历史,伊斯坦布尔的性格就是他的性格,伊斯坦布尔的忧伤也是他的忧伤,反正就是,这个城市是跟他联系到一起的。”

    表弟仿佛遇到了知己,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

    “诺贝文学奖得主,怕是一般人都见不到他吧?”

    “那是,听同学说帕慕克长时间都呆在国外,现在很少回来的。”

    “那他书里所讲的细密画,能看到吗?”你急切地问道。

    “哥,你这算是问对人了,我姐下午回来,会让你大吃一惊,她就是专门学这个的。”表弟不无得意地说。

    你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时,已是当地正午时分,午后的灿烂阳光挤进百叶窗,撒在你脸上,起床后,打开窗户,立刻被眼前的景观惊呆,一片极具风格的异国都市风景展现在你眼前。蓝色的金角湾美不胜收,宛如一条玉带,一座宏伟的大桥横跨两岸,对面也是一片低缓的山丘,层层叠叠全是红色和蓝色屋顶的房屋,巨大的清真寺米黄的墙体在冬日的阳光下,格外耀眼,山顶有高高低低的信号塔,灰绿的松林中生长起来。大桥上各种颜色的车缓缓地对行,以往只有在美术作品中才能见到的都市生活呈现在你眼前。

    洗漱完毕到起居室,桌上有姑父特地蒸的杭州小笼包,热情地请你们一定要多吃点,他说过来几年,基本上已经融入当地的生活了,也开始像西方人一样吃东西,方便。但是毕竟还是想家,于是就从国内带来一套蒸笼,买点面粉鲜肉,居然也可以蒸包子吃,真不错,姑父说他有个当地的朋友,经常是带着一家老小十多个人来他家里吃包子。

    简餐过后,姑姑与姑父就要去店子里了,表弟专门陪你们出去玩。

    小面包车正要出发的时候,你的表妹回来了,她比你要小七八岁,典型的细眉细眼江南女孩子的形象,头上也是围了蓝底白点的头巾,见到你们,兴奋地问寒问暖。她晚上要到附近一所艺术院校专门学细密画绘制与波斯瓷砖工艺学研究。

    “我们就先去蓝色清真寺好了。”表妹说道。

    “我还是说先到近一点的埃于普清真寺好了,都差不多嘛。”表弟发动了车子。

    “这你就不知道了,蓝色清真寺是艺术殿堂,表哥就是艺术出身,怎么能最先不去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表妹看你发呆,就笑着说“哥,这个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啊,就是有名的蓝色清真寺,我先不说,你去看了就知道。”

    “姐,我跟你说,要说到艺术殿堂,我比你了解得要多,应该先去蓝色清真寺跟前的圣索菲亚教堂,还有佩拉美术馆、伊斯坦布尔市博物馆、易卜拉欣帕夏宫这些的,多了去了,我们一个一个转。”

    当然你们没有什么发言权,随他们走就是了。

    三天的时间,你们从伊斯坦布尔欧洲一边老城区精美绝伦的瓷砖塑造的“蓝色清真寺”开始,跨过伊斯坦布尔海峡去到亚洲一边的新城,参观了许多声名在外的清真寺与艺术博物馆,同时也去了伊斯坦布尔大学,在悠闲的咖啡馆里品尝到了浓香的咖啡,当然在人声鼎沸的小巷子里滋滋流油的烤肉柱边,吃到了土耳其烤肉。有表妹表弟陪着你,在这座高高低低宛若重庆的山城里充分享受了异国风情。父母显然没有这么多精力连续三天出去,只一天就呆在家里不愿出门了。  

    表妹对阿拉伯历史文化比较熟,而对于伊斯坦布尔历史渊源,表弟显然更在行,他本身就是学导游出身。他绘声绘色充分展示了一个导游的魅力,一路走一路讲,揭开了伊斯坦布尔这座地跨欧亚两大陆的城市三千年以上的传奇般的历史故事,你惭愧地了解到这是一座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城市,是基督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交相辉映塑造的城市,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文化艺术圣城,相对于你之前听闻的巴黎是艺术之都的说法,伊斯坦布尔反倒没有去争这个名头,而是用伊斯兰清真寺、罗马宫殿遗址、细密画、地毯、瓷砖、雕塑、器皿、文化艺术节等等有形有色的实物,与大型建筑、歌剧院、大桥等现代文明形成相互包容、相互比对的活生生的例证,坐稳了世界文艺历史名都的位置。正是因为厚重的历史感,才让这座城市在当今人口膨胀、车水马龙、喧闹连天的国际化大都市中显得如此淡泊,如此默默无闻。

    第四天,表弟去上班了,表妹还是请了最后一天假,陪你去她们家的商店里玩。

    他家的铺子就在著名伊斯坦布尔“大巴扎”里。国内外游人络绎不绝,瓷器、铜器、手抄书卷、细密画、服饰、地毯等等商品琳琅满目,一进巴扎,你立刻被震撼了。

    眼花缭乱中表妹带你来到了他们家的店子。店子是挨在一起的两个小店面组成,其中一个经营的是佛像、水晶制品、银饰、铜器这些,一看就知道是从中国过来的,另一个店子则完全不同,全是土耳其甚至阿拉伯世界的饰物。

    “这店子够小吧?”表妹笑着问你。

    “我看这些店都不怎么大,有些都是里面用简单的木板来装饰,看起来也不大起眼,但是我估计要开这样一个店子,怕是要一笔钱的。”

    “我们中国来的商家,有做生意早的,起初是给人家送货,后来就开始慢慢盘到了门面,我也是搭了这趟顺风车,加上我们的旅居证这些,总共花费了差不多四百万吧,算是在这里扎了根,稳定下来了,再有一年半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申请加入土耳其国籍了,但是我爸妈不愿意加入,说他们还是怀恋西湖美景,烟雨江南,说老了就回杭州买个房子,养老。”

    “是啊,人人都爱出国,到最后,还是觉得自己家乡好。”你也附和着感慨。

    “哥你来看我的作品!”表妹招呼你到一摞子堆起来的灰黄色的东西前。

    你随手一翻,才看到叠在一起的的都是画在仿羊皮纸上的细密画。

    在你去过的那些令人汗颜的精美绝伦的博物馆、美术馆里,你已经看到过了许多堪称国宝的细密画作品,但是基本都是隔着玻璃,在人流中简单地走马观花,没有怎么仔细看,现在在你眼跟前的,就是你一直渴望仔细看看的细密画作品,于是你激动起来。

    这些细密画都是画在故意做旧的粗颗粒的仿羊皮纸上,也有画在布上,有些色泽鲜艳,看起来像是批量生产的工艺品。

    “哥,你看,这机器生产的跟我们手绘的,就是有些不同,你有没有觉得印刷出来的这些啊,呆板得很?”表妹拿出了两幅画面相同的作品给你看。

    你仔细端详着,虽然人工手绘的作品看起来线条与色彩的应用还不是很纯熟,但是疏密有致,色调也多富于变化。

    “你现在看的就是我的作品,如何?”表妹急切地想听你评判。

    “很不错,你是新学的,画到这程度已经不错了,如果不仔细看,感觉都跟这印刷品的精准度相近了,画画这东西,就在于练习,反反复复练习,没有什么特别的捷径,只有熬过漫长的练习期,也就是所谓的量的积累完成后,对色彩的运用、构图等等炉火纯青的时候,才会有一个大的突破,那时候,要的就是创作思想了。”

    “哇!”表妹发出感叹,“哥,你就是画家嘞,说的非常内行啊!”

    “其实依我看,细密画好像也是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创新不足,感觉所有画的内容,都是历史内容,没有太多新鲜的、能反映时代的作品。”你翻了翻那一摞子细密画,对表妹讲出了你的看法。

    “是这样,细密画主要是一个古老的画种,也有很多画家在用这种手法画现代的东西,但不是太多。细密画主要是做书籍装帧中用来做封面或插画用的,以前那可是有实用意义,现在倒是成了专意为装饰和旅游商品而存在的了。人们喜欢伊斯坦布尔,往往都是喜欢它过去的历史,细密画基本上都是表现苏丹、王室、贵族、战争、神话、和宗教的东西,对世俗生活好像一直都不太关注。何况细密画作画的颜料都是用宝石矿物颜料,普通百姓也制作不起,当时我们老师也讲到这一点,他是这里细密画很出名的画师,据说家传了十三代了,了不起的很嘞。他说了一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无数的故事发生,但是普通人的故事结构都比较单一,要不是为了情爱,就是为了财物,这些故事根本就是你我的故事,平平淡淡,不值得关注,但是王室与贵族就不一样了,除了情爱、血统、政治、财物、密谋、战争等等内容之外,还有一样就是文化,研究历史,表现历史,就绕不开文化。’我想了很久到现在才感觉有了点眉目,才想到他的话是什么意思,我觉得他讲的,就是历史的意义,我们都受历史影响而存在,一代代都是如此,历史除了给我启示和教育,还给我们一种文化观念,一切有形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消亡,文化却会像蛇一样不断去掉僵死的皮,保留下新鲜的核心的东西。”

    你被表妹这一番见解搞得呆在了那里,想不到,你们之间关于细密画的对话,不是简单的好看与否,而是上升到了文化的层面上,你对这位小表妹的佩服感悠然升起。

    “厉害啊,很有些见地的。”

    “哪里,这也都是我们老师说的。”表妹对你的夸奖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啊,这就是细密画为什么非得要画那些固定的王室故事,歌颂国王,歌颂宗教神明,都是有他的意义在里面,这些内容,就是活着的文化。”

    “那对里面这些故事你都熟悉吗?”

    “那怎么能不熟悉,来吧,坐在这里,我慢慢给你讲一讲。里面的故事实在太精彩了。”

    于是在姑妈家小店子隔间外边屋檐下,表妹拿着具有代表性的细密画,给你讲其中的故事,在她的讲解中你才注意到,细密画基本上都是截取某一个故事的其中一个场面,或是故事中的某一个人物,或者是某一段风景,可以连贯成组画,也可以单幅呈现,如果在某一本装帧精美用细密插画的书中,将文字部分抽掉,不去读文字,只留下其中的插画,也可以连接成一个近乎完整的故事。

    如此这般你看了两三个故事之后,突然想到,这不就是你一直要寻找的创作的突破口吗?你完全可以将你的系列作品当成一部小说,而你的画作,就是散布其中的插画,插画不在乎什么收尾,只是集中表现具有戏剧性冲突的某一段小高潮,插画也不管这个故事本身的思想性是积极与否,也不考虑主题思想是不是作者有着明确的立场,这些都不考虑。

    你想到你的关于武陵山区傩文化的组画中,最后因为傩文化是活着还是要趋于死亡而成为一个不确定的、想不明白的问题。你一直觉得傩文化活着就应该在作品中表现它如何活下来,要趋于死亡,又是经过什么样的过程而走向死亡,生或死,应该确定其一。现在你茅塞顿开,你或许根本不要去在乎傩文化的命运,而是用你觉得经典的场面,来留给受众一个选择,如同一部好小说的结尾,不去下任何结论,而是留给读者自己思考与选择,作家在其中,只是呈现一个问题,展示一个矛盾,就是一个求解者,与读者一同探讨。

    在伊斯坦布尔最后的一个夜晚,你在表弟卧室里大大的玻璃窗前,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最后一稿的创作思路。你需要做的,就是寻找一个具有选择性意义的场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陵秘闻录》系列小说之《你的风雨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ca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