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经典文学赏析伴读营第二天复盘:香兰有一个好二哥

经典文学赏析伴读营第二天复盘:香兰有一个好二哥

作者: 韦志学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4-02-18 16:50 被阅读0次

    经典文学赏析伴读营第二天的内容是赏析《平凡的世界》的艺术特色。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六章,出现了孙少平写给妹妹香兰的一封信,今天我们的小作文题目是:赏析孙少平写给妹妹兰香的信,你有什么感受?

    原文如下:

    …亲爱的妹妹,关于你,说心里话,是出乎我意料的。因为我原来对你不抱什么大的希望。我想你一生能有个温暖的家庭,生儿育女,有吃有穿,不要像姐姐那样xi (第一声)惶和屈辱就行了。现在我越来越看出,实际上你的天资比我和大哥都高。你一定能考上大学的!而且我从你的来信中,看出你已经对人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有了觉悟。这使我非常激动! 我感到,人的一生总应有个觉悟时期(当然也有人终生不悟)。但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对我们的一生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应该做什么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一—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要知道,对于我们这样出身农民家庭的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多么不容易啊!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快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这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另外,我不知在什么地方看过一则消息,对我们很有启发:有位美国总统的女儿为了不让父亲供养她上学,自己便利用课余时间到饭馆里为人家洗碟子赚钱……妹妹,二哥这样说,不是逼着让你也去自己谋生!相信我每月的十块钱一定准时寄给你!真想和你在一块好好谈谈………

    有时间就来信,并希望能把字写大些,不妨出出格嘛……

    二哥的这封信引起了妹妹香兰强烈的震动。那么这封信包含有什么信息?在信息的背后蕴含着孙少平什么思想呢?我们的书友对此都做出了精彩的分析,在此摘取部分内容:

    轻舟说:“读孙少平写给妹妹的信,字里行间温暖且有力量。信中哥哥对妹妹的鼓励和欣赏,饱含着兄妹之间真诚的感情,鼓励妹妹不必妄自菲薄,苦难日子磨炼的坚韧性格是未来道路上的强大驱动,要大胆的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 ……

    静心读书,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帮助我们尽可能多的了解世界,同时有助于我们找到人生定位,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兰香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意志,成为孙家第一个靠知识改变命运的人。她热爱学习,渴望知识,有梦想,有追求,在泥淖中保持人格得独立。同时,她也是父母兄长奋斗的动力。孙少安说:家里有人读书,再穷也不怕。

    在兰香的成长过程中,她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可两个哥哥守护着她,支持着她,让她得以顺利地完成学业,亲情是她苦难日子里最大的后盾,是她得以成长所仰仗的最坚实的根基。”

    值得一提的是,在希言老师夸奖轻舟的见解有深度时,轻舟回复说:“通过两天的学习,感觉自己和两天前不一样啦!思想和眼界提升了。”你看,这就是深度解读文学的力量!

    小冬说:“在信中,我们看到了在苦难生活中哥哥对妹妹的关爱和鼓励,对妹妹的成长和认知觉悟的肯定。

    人的一生总该有个觉悟时期(当然也有人终生不悟)。但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对我们的一生将起决定性的作用。是的,每个人都应有觉悟的时候,你才发现生活不是认命,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努力做什么样的人。早觉悟,早受益。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出身不是阻碍我们成长的绊脚石,不是帖在我们身上的标签,它可以激励我们走出局限,去追求更高更好的人生。

    人要有追求,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奋斗不仅仅是要吃苦,要受罪,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执著,一种在黑夜里呼唤黎明的勇气和韧劲。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要自强自立,不怕苦难,苦难也可以教会我们勇气、毅力和坚强。苦难终会使我们成长。

    我们都是普通的人,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

    阿冰老师说:“感受到满满的兄妹之爱,哥哥很了解妹妹,很希望妹妹可以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多希望我也能有这样一个哥哥,我也出生在农民家庭,也算是开悟比较早的女孩,父母重视教育但不懂教育,从小被父母打击着长大。从12岁开始,在县城上学的我有深深的自卑感和不配得感!(身边再也找不到比更自卑的人)那个时期真的太需要有一个亲人给我心理力量了!但是没有,只能靠自己,因为这个心理原因让我走的很难。 

    兰香是幸运的,有改变的心,又有人亲人指引。所以,有时候命运是不得不相信的。”

    对此有个温暖的回复:“抱抱,其实没有不带伤的人,只是需要多长时间疗伤,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我们的父母能给我们的,也是那个阶段他们认为最好的了。痂依然在,让它变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标志。”)

    Up Lisa说:“从孙少平写给兰香的信中,能够看到少平惊叹于:妹妹在人生较高层次上有了觉悟。作为兄长的他,既在精神层面和思想意识方面道出自己的认知去启发自己的妹妹,又能够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10元钱,在物质生活方面每月寄钱资助她求学。

    这样的精神觉悟,这样的思想意识,是孙少平从书本里看到的,也是他一步步实践得来的。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能够看得更远。

    给兰香每月寄钱,这是兄长的自主担当,这份关爱来自于从小耳濡目染的家庭责任。

    所以,不鄙薄自己的家庭出身,贫穷低微的家庭出身带来的好处一生受用不尽。

    同时也不必炫耀自己高贵的家庭,富裕的家庭可以带来丰富的物质基础,但也有可能让你丧失了努力奋斗的激情斗志。

    我想不论我们生于贫穷还是富裕,不论我们出身低微还是高贵,不论我们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我们都要学会自强自立,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冲向自己向往的未知世界,相信生活让我们经受的苦难,必定给我们带来闪亮的未来。”

    苏雅说:“关于苦难,如果能够绕行,请绕行 ;如果不能,请从中吸取力量 ——“杀不死我的, 将让我更强大。 ”不要刻意寻找苦难 ,但在必须吃苦的阶段,尽可能的将光明照进现实 。

    文学的滋养也恰恰在这里 ——以循循善诱的故事告诉我们简单、淳朴、有效的道理 。

    而我们要做的,是遵从自己的本心 ,坚持学习, 也坚持融入社会 ,搞清楚自己的命运与时代发展的紧密联系 。”

    苏雅还提到一点:“有人说:如果在黑夜里前行,有人替你打灯 ,请赶紧走几步 ,因为没有人会为你一直打灯 。

    感谢韦老师的打灯!文学的学习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 ,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因为你还可以有指引人 !感恩!”这就是“经典文学赏析伴读营”的意义,一群热爱文学的人,在追寻文学之光的路上,相依相伴,裹挟前行,比起自己单独一个人走,那会走得更远!

    Apple说:“从这一封信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但一切已经没有了如果,人的觉悟影响着一生的命运。

    ……为什么说城市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有教养?为什么说城市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有出息?因为在农村生活的父母,觉悟真的是不够在城市生活的父母高。……

    人生的命题其实不在于过去,而在于你当下的每一个选择;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在为未来塑造更多的可能。”

    涓涓说:“苦难是孙悟空的炼丹炉,进去一只泼猴,出来火眼金睛。没有哪一部经典之作不是伴着苦难诞生的,不是吗?如果生活给我以苦难,我一定相信它在等我淬炼琼浆!”

    吴老师说:“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一个人命运。’‘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思维方式。’认知的觉悟对一个人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纵观我们的先贤和先辈,如孔子、王明阳、曾国藩、鲁迅、周恩来等等,无不是有着明确的认知,不仅能成就自身,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启迪。

    一个人的认知有早晚,有快慢,在当今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就会突破原来的自己,有所提升!

    ……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人生无坦途,世间无平路。”人生不是在风暴中等待,而是学会在狂风暴雨中慢舞。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开拓者,“自强、自立、勇敢面对”,总会有所收获!”

    顾心说:“一个人的认知,在学习、实践和领悟中逐渐打开,一个人的成熟也无关年龄。但是没有关系,哪怕晚熟,也好过永远的虚长年龄。

    孙少平鼓励妹妹不要囿于当下,鼓励她为了更好的未来而奋斗,继而延伸到人生的意义。苦难虽不是所有人的“礼物”,但苦难应该使我们更加强大,用善良和智慧去赢得人生更多的礼物。这一封信,写到了每个人的心尖上,它帮助我们正视现实,突破困境,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这封信同样也适用于每个有所追求的人。

    不同时代的人物,因为文字和精神的传递,筑建成一栋栋桥梁与未来相通,给我们以力量和希望。”

    以上十个书友的小作文,写出了自己对于“觉悟”“出身”“苦难”等等的深度理解——因为文字的传递,所以我们有了与伟大的人对话的机会,在深度阅读和思考的同时,也就能产生了文化的传承。

    “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这就是这封信首先引起我们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孙少平认为妹妹香兰对人生已经有了高觉悟,也就是他觉察到妹妹已经会思考自己的人生,他为此感到高兴,同时他认为人应该有个觉悟期。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也应该要思考,我们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通过什么路径才能做成心中美好的模样?已经做了父母的人,甚至要思考: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先规划,再行动。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需要有人生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像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像地图——对于自己要去的目的地,我们心中可以有明确的路径。这就是过好每一天的清晰蓝图。

    这封信引发我们思考的第二个信息点: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我们又要从出身的局限中超脱出来,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少平出身于贫寒的农民家庭,在他出到县城读书的时候,因为贫困,他是自卑的。他感到“最痛苦的是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虽然他在班上个子最高,但他感觉他比别人都低了一头。”但他爱读书,“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

    而郝红梅当时跟他一样,贫穷、自卑,还有政治包袱,但她也爱读书。所以两个有着共通点的男女很容易在精神上沟通,而郝红梅还是班上最漂亮的女生。少平对红梅激起了青春期的情愫。

    但因为他贫苦的农民出身,郝红梅放弃了他,转而跟班长顾养民相好。如果少平是干部子弟,像顾养民,郝红梅会放弃他吗?如果少平虽是农民子弟,但家里殷实,又有吃公家饭的亲人,像田润生,郝红梅会放弃他吗?可现在少平一家人都在农村受苦,穷得只有一孔土窑洞……

    这件事是少平“第一次关于人生的自我教育”。虽然他很痛苦,但他也因此认识到了自己跟顾养民的差距,更清醒地认识了现实,也因此,他的心理有了一个重要的认识: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他的人生,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

    后来,少平被选拔上了校文艺宣传队演戏,又去了地区参加革命故事调讲会,生活在他面前展现了更广阔的内容,他的精神世界也随之丰富起来,渐渐地,少平抛弃了自卑。虽然一想起家庭的贫困和自己生活的寒酸,他心里仍然发慌,但这一切和刚开始时已经完全不同了。

    少平就是在不断的读书中提升了自己的觉悟,提高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他把自己的这个感悟告诉了与他有相同家庭背景的妹妹,就是鼓励她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要有信心和勇气去突破家庭带来的局限。

    这样的领悟是一个少年历经痛苦和煎熬才能得到的,但我们今天通过文学的传承领略到了了,这是我们的幸运。

    而至于“苦难”,孙少平告诉妹妹“不要怕苦难!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这更是少平的血与泪凝结出来的肺腑之言。

    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少平已经看过一些书,知道不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受许多的磨难。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所以他虽然苦,但他从未向苦难臣服,他永远心怀期望,活得热气腾腾。

    就像董卿所说: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前途很远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会有路,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有一天我们遭遇了令我们掉眼泪的不幸,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

    在这封信里,其实还有一个点能够深深地打动我们,而这一点在整部小说里都有体现,那就是少安、少平对于贫困的家的责任感,还有对于自己的手足一种诚挚的关爱。

    比如孙少平。在这封信里,他承诺每个月给妹妹寄去十元生活费——这个经济支持,足以让妹妹能够安心学习。

    而在原著中,说到少平为把户口迁到黄原,特别回家了一趟。他在双水村办好迁移手续后,到罐子村去看望了姐姐,在姐姐家留了几天,帮她把一些主要的秋庄稼割倒在地里,还给姐姐留下二十块钱。

    到了原西县城,去看望了在高中读书的妹妹,给妹妹买了新衣裳和围巾。

    “在黄原汽车站下车后,他身上只剩下五毛钱;他除过留够一张车票的费用,把所有的钱都分给了爸爸、姐姐和妹妹。”他赤手空拳返回严厉的城市。

    而孙少安呢?他一直都认为“他要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而且要对少平和兰香的前途负起责任来。”所以,无论妻子秀莲怎样闹分家,他坚决不同意。后来在父母的坚持下分家之后,他一直心怀愧疚。

    少安为了销售他的砖,去县城请人吃饭。吃完饭后,马上到中学找妹妹,并要给妹妹留下五十元钱,但妹妹顾及到大嫂,没有收下钱。少安“一颗伤痛的心像是泡在了苦涩的碱水里。”在回家的路上,他还难过得转入一块庄稼地,抱头痛哭。

    他哭光景好转了,可家庭四分五裂,连妹妹都不敢接过他给的钱。弟弟又流落在外赚人家的下眼钱,他做哥哥的没有尽到责任,所以他专门去黄原找少平,想劝他回家,兄弟俩一起合伙操持砖厂,赚得红利一分为二,两家都能有个好翻身。

    在被少平拒绝之后,少安当着弟弟的面哭了,哭自己分了家,把老人和弟妹撇在一边管不上……

    少安、少平就像田福军说的那样:“好后生啊!玉厚生养了几个好娃娃!”玉厚,一个在农村“活得蜷胳膊屈腿”的农民,却让多少人羡慕啊——因为他养育出了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孩子们,他的孩子们虽出生在贫困的农村家庭,却从不抱怨自己的出身,而是各自在自己的人生中努力奋斗。这些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懂得自己反哺家庭的责任,懂得“兄弟睦,孝在中”的道理。

    这足以让我们动容。更何况,能够养出这般好儿女的竟是大字不识的农民?而放眼望去,在现在的社会,有多少年轻人能够做到“兄弟睦”?有多少年轻人会为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而下定决心奋斗出个样子?而在社会新闻里,又曾出现多少“白眼狼”?又出现过多少因不赡养老人而导致亲子对簿法庭?又有多少年轻人“啃老”甚至“弑母”?而这些家庭中又有多少父母并不是大字不识的农民?

    这让我们不由得深思。或许只有朴实的土地,或许只有真实的低调,或许只有真正的谦逊,或许只有传统文化真正传承才能让一个家庭能够培育出爱家顾家不自私自利的孩子。

    连自己的来处都不管不顾的人,能顾全国家?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管不顾的人,能对别人负责?连自己的手足兄弟都无动于衷的人,能爱别的同胞?所以,看一个人,就看他对待父母,对待兄弟姐妹的态度,我们就可以知道他真实的样子。

    今天说到这些话题,都稍微有些沉重,但人一定要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才能在自己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亲爱的书友,祝福你,祝福我,走在赏析文学的路上,能够越来越清醒,能够越来越优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文学赏析伴读营第二天复盘:香兰有一个好二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cp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