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佛教常识

读佛教常识

作者: 雪琪呀 | 来源:发表于2022-01-09 09:48 被阅读0次

一直想有一本介绍佛教知识的书,买了几本都不合适,这本可太好了,虽然名字起的像是随便攒的二手信息合集《一本书学会佛教常识》,但里边有我想要的一系列入门梯子。

大概懂了当说「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的时候大家在说什么。空就是null,就是什么也没有,空不是‘空’。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不是真谛,是由于我们只能理解到这个层面,所以用我们能懂的认知来表征这个世界,看到的都是俗谛,而真谛不可说,说出来就不是真谛了。回到什么是色什么是空上。以桌子举例,桌子是色,但桌子真的是桌子吗?一是它是由木头机缘巧合拼在一起的,桌子其实是木头,如果木头机缘巧合遇到火,桌子就啥也不是,变成null,二是桌子坐在前边才是桌子,如果坐在上边,叫凳子也无妨(记得上学时候又个啥理论也是这个内核来着),所以色只是表象,空才是真谛。空即是色,核心假设是,世界是️以你能懂的形式呈现的,所以看到的色,本质都是空。

之前还买过一本《中论》,想着去看正经的佛学教科书,专业术语写的可太催眠了。还是用白话说比较能懂。中论是一种从佛学视角出发观察世界的方式。主旨还是对空的认识,但真谛和俗谛是两个极端,中论是取中间,辩证中庸的看待这个世界,这可太中国人了。

在佛教本土化上,也有很多中国特色。汉传佛教的僧侣在遵守戒律上依循的是小乘佛教,戒律严格,在对佛对世界的理解上采用的是大乘佛教,不但要利己更要渡人。这不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佛学体现啊哈哈哈。印度东南亚的僧侣普遍还延续乞食的传统,给啥吃啥,不能太挑食,还有个啥弊端来着我忘了,汉传佛教的僧侣很早就开始自力更生,自己种田种菜,众僧平等,不干活就没饭吃,不吃肉是因为慈悲,不吃葱姜蒜韭菜之类,是为了口气清新,有助于集体生活减少矛盾,这个戒律或者解释也非常中国特色。佛教和道教之间也有一些斗法的小心思,道教说,老子西出函谷关,牵着老牛到印度,才创建了佛教;佛教不甘示弱回应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后成为了释迦摩尼的弟子,之后他又传道回中国。

最后还想说说佛教或者佛学,释迦摩尼在最开始是人不是神,这个体系也不避讳说自己未来机缘尽了也就消失了,从现在的视角看依然非常先进。中国从汉朝开始到唐朝达到顶峰取经之旅,在某种程度上是当时的我们对某种理论学说或者真理的追求。了解学说,在实践中应用发展他,追着学术前沿前进,随着佛教在印度的没落,自己称为了前沿本延,汉译本也成为了保存最完整的理论体系。抛开宗教的神秘面纱,佛学大概就是当时印度智慧对世界的洞察,儒学是这样,马克思主义学说也是这样。

相关文章

  • 读佛教常识

    一直想有一本介绍佛教知识的书,买了几本都不合适,这本可太好了,虽然名字起的像是随便攒的二手信息合集《一本书学会佛教...

  • 读《佛教常识答问》有感

    佛产生于贵族,见世间疾苦,立志于解脱世间苦痛,故终于尼连禅河边毕钵罗树下,悟道成佛。便开始授道,涅槃后被世人发扬光...

  • 《汉化佛教参访录》读书笔记

    《汉化佛教参访录》 讲了一些佛教的基本常识。 反正是佛教各方面相关的常识,都有所介绍,没甚新意。 “佛”“菩萨”“...

  • 佛教经典常识

    1.回向谒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

  • 行甲说禅:佛度世人反被误,牟子当头以棒喝

    对于佛教而言,要探讨其深层次的东西我们应该具备自己的常识,而所谓常识在于探其究竟,究竟在于历史,所以今天我们从佛教...

  • 二十个佛教常识

    一,什么是佛? “佛”这个字,是梵文音译,是“智慧、觉悟”意思。佛也是人,不是神,觉行圆满就是佛,愚痴迷惑就是凡夫...

  • 图文.《佛教常识》王德才编著2008.pdf 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图文.《佛教常识》王德才编著2008[www.rejoiceblog.com].pdf

  • 佛门误区一:你以为皈依等于出家?别傻了!

    我是一名学习佛教文化的皈依佛教徒,今天我的第一篇文章就给大家普及一个常识,这个常识就是:皈依≠出家。 我一直以来接...

  • 书摘@《赵朴初 - 佛教常识答问》

    “法”字的梵语是达磨( Dharma)。 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佛的名字是悉达多( S....

  • 佛教常识-什么是禅?

    “禅”在印度语里叫禅那,在中国语叫静虑。“静虑”的静就是冷静下来的意思,就像水一样不动,波浪不起,这是静的境界,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佛教常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cu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