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歌词的叙事方式有很多种,有的讲述故事,有的铺陈情感,有的表达愿景,还有极少数的,上升到思想高度,引发对命运的思考。
《九月》就是其中一首。
这首歌是周云蓬根据海子原诗作曲,海子写下这首《九月》时只有二十二岁,离卧轨自杀还有三年。
海子的诗普遍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又带着对生命的剖析,于诗句中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他的诗往往展现一个辽远的前景,将人从现实中抽离出来,再与现实形成极致的反差。
而从这首诗,已经可以窥探他对生命的动摇。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一个信仰缺失的人,渴望从命运中找到一丝希望,可那希望又实在遥远,即便映照千年岁月,也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处,可他还能回到现实中去吗?
我们都知道了结局,他生命中的眷恋永远都在远方。
离开了,反而成就他诗意的欢喜。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流浪的梦,但那只是梦。就像读过的一些诗,听过的一些歌,那是我们永远企及不了的情怀。
想必是诗人之间的心意契合,周云蓬的演唱,赋予了这首诗又一次升华。
盲人对声音的感知更为清晰,他们看不到世界之美,却听的到生命之重。
在社会最底层漂泊多年的盲人周云蓬,把自己代入了海子的内心,而这首诗描绘的场景,也只是出于海子的想象,所有的野花、草原,便是诗人心中的人间世。

盲人周云蓬,最擅长的就是用心感受、用耳聆听,所以他的声音、他的情感,始终萦绕着一丝空旷、一丝孤独,还有一丝对生命的哀叹。
周云蓬说,失明的灵魂更加自由。我想,失明的灵魂也更加孤独吧。
他唱的是海子,也是他自己。
以梦为马的海子早就走了,他不愿看到喧嚣浮沉的世界。
漂泊了二十多年的周云蓬,拿起一把吉他,继续远走天涯。
梦醒南柯头已雪,晓风吹落西沉月。
不知道是谁说过的一句话:
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
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问一问,囿于生活的我们,是否也向往过诗和远方?
到头来不过是,
孤影话衷肠,青春写离殇。
远在远方的风,终究是我们无法抵达的地方。
可在夜深人寂的时候,
这渺远旷阔的诗篇,洒脱自由的旋律,
怎能不让我泪流满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