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上网查证栖隐禅寺敕封历史时,看到论坛上有人留言:“这算什么?我大慈化寺历朝历代受七次敕封,那才是真的叫牛逼闪闪。”人家这么自得我不去探访下那不行啊!所以,择休假,逢晴日,直奔慈化镇。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慈化镇位于宜春市袁州区西北隅,地处赣湘边陲要冲,俗称吴楚咽喉,为赣湘两省三市交汇处。距宜春市中心城区约70公里。一日往返感觉有点远。但有一条新修的宜慈公路直通。而我,就在这个路牌指示路口,为了少骑10多公里居然脑子一抽,选择了一条有乡道的路线。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开始还好,沥青油路,两边绿树成荫,四周青山环抱,路两厢非机头车道还有红色涂装漆特别标示。骑行感觉好得很。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遇到个农,工,商,贸一体化的油茶基地。也许这就是将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吧?停下来拍照,喝水,稍作休息。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发现江西人特别爱建宗祠。这一路过来就遇到了好几处。应该是每个村子都会有。这两家是建得比较讲究的。家族人丁兴旺财大气粗都表现在祠堂上了。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过了油茶基地没多远,就悲剧了。公路应该建得久了,损毁厉害,水泥路面大块大块的龟裂。因为刚下过雨裂开的逢隙里满是泥浆。踩得稍快点溅得骑行眼镜上都是。路边“失足”的大货提醒我:赶路要紧,安全更重要。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上了万(载)上(栗)线就快多了。进镇子前在界碑拍照留念下。以示到此一游。
慈化镇还是比较繁荣的,主街有点小县城的感觉,不愧是赣西“金三角”。但逛街不是我的目的,在街上问了两次路,很顺利的找到了目的地。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这个门楼和连着的普光明殿应该是这座屡遭火毁的名寺惟一的古建了。后面的万佛楼,大雄宝殿等都是旧址新建的。
山门上方金碧辉煌的“海阔天空”四字传为上仙吕洞宾所书。感觉真能附会。
“盛迹纪南泉,天下名山推第一;圆音嗣西竺,宣阳法旨阐无双”是慈化寺山门廊柱上的楹联。也是它牛逼的概括总结。
慈化禅寺,简称“慈化寺”,北宋袁州府宜春县慈化人普庵禅师(1115-1169)于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创建于袁州南泉山下,因而也称南泉寺、袁州开元寺。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已经有900多年历史,多次得到皇帝诏封御题。慈化寺鼎盛之时建有九殿二十四寮的宏大规模,占地6万多平方米,纳僧千名。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一千名僧人吃饭要用多大的锅煮?嗯!看吧!看吧?就这么大!锈蚀斑驳的文物“千僧锅”。侧证着这座名寺昔日的鼎盛。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明朝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赐建龙亭,书“天下第一禅林”,世称“天下大慈化”即由此而来。这是由前佛协会长一诚大师题写新建的碑刻。
一诚大师蛮喜欢题字啊!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题“普庵道场”的这位“九七衲圆山”不知是何来历?这几个字我却越看越喜欢。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两块碑刻后面放生池里的牛角塔,直刺南天,甚是雄伟。传为整石雕刻,很是难得。可惜安放在一左一右的旱池中。不能凑近拍雕刻细节。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这是书在山门殿侧面墙壁上的慈化禅寺这一派的法脉世系图。原来传承的是出自百丈怀海门下临济派的衣钵。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大雄宝殿前禁钟亭里安放着著名的鼻涕钟。为什么叫鼻涕钟?百思不得其姐,于是我去问了度娘。
天涯论坛上有人讲:传说慈化寺是建成后百样不少,就缺一口大钟,这事传到了萍乡县田心堡李昭文员外耳中,他决心为佛寺出力于是请工匠铸了一口千斤重的大铁钟。钟是铸成了可实在是太重。山高路远运不到寺里怎么办?
这一日,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来到李员外家,遭好酒好菜款待后,见李员外面有忧色。一问之下笑了:“施主不必忧愁,这有何难,待我为你送去。”说罢取下随身带的雨伞。用伞把挑起大钟就走。
吕洞宾来到慈化寺前时。普庵法师似乎知道有人送钟来,早早的带了众人在山门外迎接。这会见吕洞宾伞挑铁钟飘然而来,心下想:你这不是显摆吗,咱普庵也得露一手,可不能让你道家小看了咱佛门。于是待吕洞宾来到跟前,普庵伸出佛帚一挥,便将铁钟轻轻接了过来。
吕洞宾心下不悦:咱一番好意为你送钟,一句感谢的话没有,却在咱面前玩这一手,也太瞧不起人了。我要叫你的钟敲不响!于是掉过伞柄,在钟上一敲,那钟随即裂开一条斜斜的裂缝。普庵见状,心急眼快,喷出一线鼻涕往裂缝上一挂一抹,将缝补上了。从此,这钟就叫“鼻涕钟”。钟身上至今还有那一道白色的痕迹,据说就是涕迹。
这口同样锈蚀严重的鼻涕钟肯定是敲不响了,钟实在是太大,又因为是慈化寺为数不多的文物之一,所以那天我也看得仔细。原以为是钟破碎了,所以用白水泥糊起来整形,原来是普庵大法师的千年老鼻涕。失敬!失敬!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普庵禅师真有这么牛吗?有敢和上仙斗法的底气?说来让人感觉失敬的地方还真不少。
自东汉明帝永平10年(公元67年)西竺佛教经像传入中国后,中国寺院供奉的便是四大天王、十二圆觉、二十诸天、十八罗汉之类的西天佛像。宋时称为“活佛”的济公虽有“降龙罗汉”之称,在江南的一些寺院中也只能站在过道旁。而在北京碧云寺里,他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只好蹲在屋梁上。
独有普庵法师,却为自己在佛殿中找到了一个位置。一般佛寺大殿正中法坛供奉释迦牟尼,佛坛背后通常塑一堂“海岛观音图”。观音大士神像居中,四周塑有一些佛师,其中就有一尊便是普庵祖师。
在慈化寺。普庵法师更是独居前殿。为尊者讳,没有拍普庵法师像。禅寺隔壁是慈化中学,正是中午放学时间,几个学生应该是在寺内斋堂寄餐。吃完饭在普庵佛像前撒泼打滚嬉戏。以为趣被我拍了下来。
普庵禅师是一位具大神通力的禅者,虽出身自禅宗,但却活用一切上乘密法,故有禅宗的莲花生大士之称。他不仅神术高超,其佛学功底亦不比寻常,著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
普庵禅师还精通梵文,他以梵文拼音为咒,由许多单音参差组合创作了汉传佛教唯一咒语《普庵咒》。《普庵咒》旋律自然,犹如天地人相互的交融,令人自然进入清净空灵的境界,并能与普庵禅师有求必应的菩萨精神感应道交,念诵起来非常灵验。在中国内地,90%的佛教信众知道《普庵咒》,70%的僧侣常诵《普庵咒》,而在海外和中国的道教信众中,95%的人知道普庵和《普庵咒》。在台湾地区,许多人象供奉妈祖一样供奉普庵禅师。《普庵咒》不仅是著名的佛教咒语,同时也是古琴著名曲目,在《神奇秘谱》中是不同于《释谈章》的独立曲。
普庵禅师圆寂前,曾花费5年功夫,刺血泥金,书写了一部《金刚经》。全经32相,每相首、尾,普庵禅师均有“加颂”偈语,充分体现了一代高僧对佛教真经的超然领悟和深湛的禅宗思想,是普庵禅师的心血结晶,也是他对中国佛教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这部供奉在慈化寺的血书《金刚经》与珍藏在临江慧力寺的苏东坡手书《金刚经》碑,都是江西境内极负盛名的佛寺镇寺之宝。
普庵禅师圆寂后,因“灵验”护国有功,宋、元、明各朝曾七次诏封。《普庵印肃禅师语录》,又名《普庵至善弘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慧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实录》。后面那一长串名号全是历次诏封的。
了解到这些。我这一次慈化寺之行也算是没白跑了。
最后送个福利:
慈化镇除了慈化禅寺名扬天下。还有一样东西也常为人称道。那就是一道地方名肴:慈化鸡。
相传很多年前袁州慈化有个穷书生,在外求学回家过年,途中风雪交加感染风寒,到家后老母亲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没胃口。”老母亲听后想了一阵,把过年杀好的鸡与泡辣椒、大蒜、生姜烧成一锅。当鸡烧好时散发出一股开胃的香味,穷书生问老母亲:“娘,您烧的是什么菜?好香啊!”老母亲赶快盛了一碗酸椒鸡汤送上,书生喝完时胃口大增说:“再来一碗”!当两碗鸡汤下肚后,穷书生已是满头大汗。第二天,书生的风寒好了,才想起昨天喝的酸椒鸡汤还能治风寒。三年后,穷书生做了官再次回到老家,母亲却已离开了人世,当回味当年母亲炒的酸辣鸡时,瞬间心酸泪流。为了纪念母亲、怀念家乡,故将此酸辣鸡取名为“慈化鸡”。
慈化鸡历史悠远,原汁原味流传至今。现宜春大小酒店饭庄都广为烹饪制作,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传统菜肴,每次去吃本地菜我都会点上一份。吃了几回,又问了下当地的同事。我也会做了,有点类似于湖南名菜“东安鸡”的做法,又相当于白切鸡的黄焖版。现转载一份来自: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 宜春旅游政务网的介绍,供大家学习。
人在江西:寻访慈化寺主 料:老母鸡或钳鸡(阉割后的公鸡)
配 料:山茶油(或食用调合油)、食用盐、蒜段、姜片、泡辣椒(或醋辣椒)
制作方法:先把鸡煮八成熟,冷却后砍成块备用。将锅烧烫后倒入适量山茶油(或食用调合油),待油烧开冒点烟(食用调合油九成油温)后,放入鸡块爆炒一分钟,下泡辣椒(或醋辣椒)、少许盐后再爆香一分钟,倒入原汁鸡汤或开水盖锅煮熟,起锅前放入姜片、蒜段翻炒均匀,出锅即可。
菜肴特点:色泽红亮、口味咸鲜酸辣、回味无穷,是典型的下饭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