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中有多少人能见上第二面,尽管有那么大“认识”的人作为基数。
无论是早先在记事本上,还是后来存在手机通讯录里的名字,有多少是之前仅见过一面,并很可能只此一面,未来也不太可能再有联系的人?又有多少是怎么想都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完全没有印象的名字?
即便是一度联系密切,十分要好的人,不是也有不少疏于联络而失去了联系,甚至平常都很难想起了吗?
和很多人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清理下通讯录不一样,我手机联系人上的名字几乎从来不会被删除,即便在早期手机内存有限的时候,优先留下的也是通讯录,尽管上面的好些“联系人”已经断了联系,之后也大概率不会联系,尽管很清楚许多名字下面的联系方式已经失效。
“一面之缘”,哪怕只见过一面,也是缘分,不是吗?何况还有很多人远远不只见过一面,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交往中成了真正的朋友。
是的,这世界很奇妙,总会不时给一些可以成就的友谊制造机会。
与岿的友谊就是印证。
尽管那趟并不属于他职责,却因为那些职责在身的人的推诿而让作为新人的他为了我们车间的一次质量事故的两千多公里的苦差使我知道了岿。但那不过只是工作上的偶遇,按常理也就只此一次,以后不太会有可能还有这种偶发的巧合。终究我们两人的工作性质和角色差别太大,一个销售科的业务员与一个车间的技术员,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太会有经常的交集。
天意总会在他认为必要的时候打破常规,就在那趟苦差回来不久,我和岿再次遇到了,这是一个不知道算不算工作上的相遇。
起因是厂里搞了一个半官方的足球队,准备参加个什么行业内的友谊赛。
运动是我从儿童到整个青年时代一直就最喜爱的事之一,到厂里上班后也没有中断,除了下班后经常自己一个人到母校打篮球外,在厂里也有参加部门间篮球比赛,甚至在厂里工作期间还妆模作样认真学了段时间网球。可以说很多时候对运动的爱好压倒了我的腼腆。因此,当知道厂里弄了个足球队时,我便第一时间积极地参与了其中。
学校分配到厂的职工向来都是单位各类球队的主要生力军,刚从民族学院毕业不久,身材硕壮的岿自然也在了这只球队里,于是给了我们真正相识的机会。
如果仅仅是作为队友,接触可能也多不了哪里去,毕竟是业余时间,合练的时间不会太多。之所以能与岿有比较多的交流,继而成为要好的朋友,而不只是停留在通讯录上的一个名字,完全是源于一个意外。
早安,五二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