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森林里的雄性和雌性开始......相亲的时候(还好清醒了踩住了刹车,不然就超速了)
相亲,相信大部分适婚的男女都经历过,传统电视的相亲桥段,双方惊喜打扮后,约在一个相对浪漫的场景。
到了现场后,像商品一般审视着对方,放佛头顶上会有一个价值标签,数字在不停的跳动。
当超过自己的心理价位,着急的会像买喜欢的礼物,立马付钱走人。
有耐心选择多的人,在不停的对比着,享受着这种购物却不下手的感觉。现实里尽管没有这么的情绪分明,却比电视的桥段里来得更加丰富。
作者东东枪,文案的自有修养,里面讲过一个故事,两个推销员去了一个荒岛,每人带了一大堆鞋子。
结果有一个推销员(咱们可以给他取个名字,叫董平)很沮丧,说这一趟算是白来了,这鞋没办法卖,因为他发现这个荒岛上只有一大堆野人,而这些野人根本不穿鞋。
另一人(也给他取个名字,叫薛霸好了)则说,太棒了,这儿的野人都不穿鞋,正好每个人都得买一双!
这俩人谁对谁错?其实没有对错。
这里有个重要概念,无非是每个人的销售对象会有所不同,销售策略也会相应不同,董平,用原来的策略,卖给已经需要穿鞋的人。薛霸,给现在的野人不断普及知识,宣传穿鞋的好处,渐渐接受他的观念,从而达到销售目的。
1
如果把相亲变成广告后,往往不容易成功是有原因的。
很多人不明确知道想要什么,就像变成了推销鞋子的推销员,可能想要原有市场,也想争取到不穿鞋的野人市场。
原本是无可厚非的,这样也能增加市场空间,购买的人群更多,人本也是贪心的。
可是做出了这个决定后,没有相对应的方案,就变成了消极的被动等待。
别人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对象时,只能说出我喜欢有眼缘的,这其实跟去饭馆点菜,你点个随便是一样的道理,运气好的或许能换回自己认可的结果。
可运气总是那么好,那基本就是开挂的人生,可事实如何,自己才知道。
2
有人想问明明自己广告策略清晰,完全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可还是往往不成功,是不是广告策略有所失误。
广告还是还是相亲,归根到底,面对的都是人,策略上方向正确,还是会有感性的一面存在。
像知道相亲的女孩的喜好,也尽量了安排好见面的约会流程,吃饭的时候更是选择她爱吃的火锅,可因为她不舒服,想点鸳鸯。
你却因为吃火锅吃鸳鸯,就失去了火锅灵魂的要求,非得点上红汤,还顺便加辣。
平时多么爱吃辣的姑娘也不会领这份情,只感觉你不够关心她,钢铁直男就变成她内心对你的称呼。
不够内心真正的关心,完全的策略套路,也会让心失去温度。
心凉了,彼此也就凉了。
3
有类广告并不明确目标受众,就像艺术电影,看完可能都并没有发现其中的深意,却又有明白其中含义的感觉。
相亲对于彼此并不是要一个结果,只是增加一个机会。不会因为年纪去担忧一些实际要面对的情况,只会遵从本心。
这种人也往往不缺追求对象,内心有着自己对未来的坚守。对于他们,年纪、物质、外貌都将不是第一条件。
被撩动到内心炽热的那一个开关的时候,深呼吸,脑子里想象一下漫天烟火的感觉。这一刻,什么都明白了。
你会将自己的相亲,安排成怎样的一场广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