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耀世遗珠,那些不能回家的国宝

耀世遗珠,那些不能回家的国宝

作者: 大道聚焦 | 来源:发表于2019-11-19 19:37 被阅读0次

『这里有每个家庭需要的内容,点蓝字关注↑』

文|大道 图|大道

关于阿富汗国宝展的背后故事:

引用于作者:那一座城 来源公众号:那一座城(thecity2015)

无论你看展时多么随意,

这顶金冠也能留住你的目光。

它缀有金花和上百枚金树叶,

每当观众走过带来气流,

轻薄如纸的金片就会随风舞动。

2000多年前,这金冠属于一名阿富汗贵妇,

25年前,差一点毁在喀布尔乱飞的炮弹中。

如今,我们还能与它见面,

全靠一个博物馆馆长,

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阿富汗在文明的十字路口,

阅尽东西历史的交汇。

这个国度拥有4000年文明史,

遗存的惊世宝藏,

堪比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墓。

而阿富汗国家博物馆,

一度拥有超过10万件藏品,

风格多样丰富,

横跨希腊、俄国、印度和中国。

这个博物馆也是金冠原来的家。

阿富汗古城里的科林斯式石柱。

古代中国的铜镜。

公元1世纪,彩绘玻璃杯。

公元1世纪的象牙饰板。

40多年来,阿富汗人民饱受战争的折磨,

先是苏联入侵,接着军阀混战,

然后是那个炸大佛的塔利班政权,

总之,没有一天消停过。

全球畅销小说《追风筝的人》

和《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阿富汗少女,

两者讲的都是阿富汗难民的颠沛流离。

1985年6月的《国家地理》封面,著名的“阿富汗少女”。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博物馆的文物也难逃战火威胁。

战争中各方卖文物买枪弹,

希腊化古城遗址被翻个底朝天,

传奇瑰宝流入黑市,被沿街叫卖,

停电时博物馆的档案甚至被用来生火。

时任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长奥马拉·汗·马苏迪。

90年代,战火燃烧到首都喀布尔,

每一天,火箭在博物馆上方掠过。

馆长马苏迪一刻都不敢闲着,

他和同事们反复商量,

给每件文物设计了逃跑路线,

编册,包裹,装箱,运输,

偷偷地送到安全地点。

博物馆工作人员转移部分馆藏。

然而,馆长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1993年5月,一颗炮弹落在博物馆的顶上。

精美佛像炸成碎片,青铜器被熔成废铜,

空中翻飞的黑色灰烬,

分不清是来自中国还是印度的古籍。

站在一片废墟上,马苏迪没时间心碎,

提着煤油灯,摸黑拾起文物残片。

万幸的是,火箭落下之前,

馆藏最珍贵的文物已转移了。

1989年在总统的许可下,

博物馆人员从10万件珍宝中,

挑出国宝中国宝,

封存在总统府的地下金库内。

这个金库里,

馆藏的棱纹心形饰物,公元25-50年。

据说, 6位“守门人”掌管着金库钥匙,

只有他们到齐才能打开大门。

据说,博物馆人员曾遭恐怖分子严刑逼供,

哪怕丢掉性命,也没人泄露文物的下落。

围绕这些不见天日的宝藏,

流传着许多充满抓马的情节。

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的瞬间。

然而,真实的藏宝故事,

却平淡得近乎无趣。

塔利班控制阿富汗的年月,

马苏迪不定期进到总统府。

默默打开地下室的铁门,

测室内湿度,查箱子外观,

临走前默默关上铁门。

当家里快揭不开锅,

走在大街上随时被炸飞,

这些博物馆人员竟然有心思,

去管地下室湿度的高低。

更要命的是,

明明守着一个大秘密,

却不能告诉任何一个人。

2003年,塔利班被推翻后,

阿富汗重现和平的盼望,

马苏迪终于能说出心中的秘密。

那一天,他和30多名文物保护者,

拥挤在封存文物的小房间里。

圆锯割开上锁的金属箱子,火花飞溅。

一名考古学家打开第一个露出的袋子,

看见的正是25年前他亲手修复的文物。

2万多件文物,包括那顶皇冠,

毫发无损,重见天日。

马苏迪的心头巨石,也落地了。

15年来无言的爱,

总算换回国宝的安然。

打开总统府宝藏后,文物人员在清点 国宝。

战争中一再受挫的民众,

感谢像马苏迪的文物工作者,

让整个国家的文化活着。

马苏迪却婉拒这些感谢,

只可惜,和平只维持短短几年,

阿富汗再次陷入混战的泥沼。

马苏迪死命保住的国宝,

刚从箱子里取出来,又被装回去,

踏上漫长的世界流浪之旅。

阿富汗专家精选了231件国宝,

送到欧洲巡展“避难”。

十几年过去,感兴趣有能力的欧美博物馆,

几乎都走了一圈,民众也开始审美疲劳了。

这批文物又来到“丝绸之路”的东边,

先是日本韩国,再是中国。

2017年北京故宫展出后,

这场海外文物“接力”横生变故。

美国的一个博物馆突然取消展览,

意味着这些国宝离开中国后,

极可能要被送回阿富汗。

今年至少有8000多平民,

死于阿富汗的武装冲突。

还好中国人够义气,

国内多个省市的博物馆伸出援手,

接待这位远方的“贵客”。

文保爱好者听到它的可怜身世,

纷纷到博物馆官微留言,

盛情邀请它到自己城市里展出。

但在展出结束后,

这些珍宝是被送回阿富汗,

还是继续全世界地流浪,

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看展记:

阿富汗国宝在世界各地的巡展如下图:

中国展出过的地方有: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深圳市南山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目前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展期为2019年4月18日至6月23日,特展门票为60元。

清艺把这次展览的主题定为“器服物佩好无疆”,取自中国古代典籍《穆天子传》,书中记载了周穆王(约前1054-约前949年)曾经到西方巡游,除了见到西王母,还见到了西方的奇珍异宝,并用“器服物佩好无疆”来形容它们,意为器具、服饰、物件、佩饰都好得不得了。

整个展览按四个出土地点分为四个单元:即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蒂拉丘地贝格拉姆古城遗址划分单元,分别展示了青铜时代、希腊化时期、月氏人入侵至贵霜王朝建立之前、贵霜王朝四个历史时期的珍贵遗产。它们均出土于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前。

看到上面这段文字的时候,对于像我一样的历史痴来说有点懵,自己需要时间去理解,孩子还想要听讲解,好在展厅里面的文字介绍很全面,可以慢慢看。

入口处有一个墙面的前言介绍,一定先仔细看下,能够了解整个展览的相关背景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概念。

看到这个已经破碎的金碗时,小财神君问道:为什么它碎成这个样子?

我还以为是因为年代久远的问题,后来看了图片注释才明白:

回来查了资料,更详细的介绍为:

1965年,在巴格兰省的几位农民据说在一处叫法罗尔丘地的地方,发现了一批制作精美的金银器。农民们为了均分和变卖,将这些金银制品切割成了大小不一的碎片,经喀尔国立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努力,共追回了5件金件金器和12件银器。

另外,在展厅的墙面上列有和展品相关或相似的其它国家的文物,当小财神君看到有中国文物的时候便提了一个问题:这是阿富汗的国宝,怎么还有我们的?

当时我给孩子的解释是这些文物有共同的特点,比如造型或装饰,但是忽略了一个点是阿富汗被誉为“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在很多展品上不光能够看到古代中国的影子,还有很多充满希腊罗马风格的建筑品。

在古代,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是东西方陆路交通的枢纽,是“丝绸之路“这条贯通东西方交通大动脉的要冲地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亚历山大帝国、印度、突厥、中国……都与其发生过千丝万缕的关系,汉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即到达了此地。

下图为网上找到的两张地图,能够更清楚的了阿富汗的位置。

如果需要专业讲解的话,周六和周日展厅里有志愿者专门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大厅里也有讲解器可以租赁(价格不清楚,我们未租)。

下面为拍摄的图片,均为手机拍摄,有些渣,实物细节更漂亮。

相关文章

  • 耀世遗珠,那些不能回家的国宝

    『这里有每个家庭需要的内容,点蓝字关注↑』 文|大道 图|大道 关于阿富汗国宝展的背后故事: 引用于作者:那一座城...

  • 国宝回家

    熊猫是我很喜欢的动物,是我们的国宝,所以深受国人的爱戴。国内的熊猫们,尤其是四川那里的熊猫真的养得太好了,毛毛蓬松...

  • 我要回家

    如果国宝会说话那些流失海外的大量珍贵文物就会迫不及待地呼唤母亲妈,我要回家 那些无情的魔爪通过掠夺,贩卖,走私她们...

  • 那些不能回家过年的兵

    莫爱河往生-那些不能回家过年的兵 第一段: 亲爱的爸爸妈妈 近来身体都还好吧 好久没有给你们打电话 只是不懂该说啥...

  • 国宝回归 |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终于“回家”了

    近日,“国宝回家”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流失的国宝回家”对于建国70周年的新中国而言,是一剂爱国的强心...

  • 国宝南迁

    今天晚上我跟妈妈说素质拓展课上大老师讲了国宝南迁,妈妈还以为国宝是熊猫要迁移,我说不是,国宝是故宫里的那些东西,南...

  • 青春记忆

    那些陪我们醉的,注定不能送我们回家。

  • 今晚带我回家-豆瓣遗珠

    这部2011年美国上映的电影,在豆瓣上我看到它的名字还有”美国少年“、”美国孩子“、”暑假班的夏天“等,”今晚带我...

  • 天骄耀世

    第一卷绝望终焉使徒人类崩坏初始 第一章神殿 方成,一名极其普通的人类,特点是平凡到没存在感。 “穿越到这世界半年了...

  • 耀世而来

    在一块商业广告牌 写下众人的期待 他们说 你会带着前所未有的精彩 耀世而来 其实我明白 你的存在 本就是一场买卖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耀世遗珠,那些不能回家的国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jf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