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选书不愁读书
黑洞照片引发热议,中国天文学尖端科技“中国天眼”,了解一下?

黑洞照片引发热议,中国天文学尖端科技“中国天眼”,了解一下?

作者: 麦麦安 | 来源:发表于2019-04-26 11:49 被阅读47次

前几天,人类拍摄的首张黑洞照片发布,瞬间就在朋友圈里刷了屏,引发大众对天文学的浓烈兴趣。媒体也纷纷跟进,对天文学相关知识进行了大量科普。

在与我国天文学实力有关的众多热词中,“中国天眼”FAST,像一颗耀眼的明星闪烁其中。因为它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代表着我国在天文学上的尖端科技成果。

那么,问题来了——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青少年,想要深入了解FAST的建造历程,应该读什么?媒体报道、公众号推送可能过于浅显,内容艰深的专业图书又可能让人“消化不良”。

所以,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本专门为青少年创作的、简单好读的书,它不仅是一本人物传记,也是一本讲述“天眼”建造历程的好书——《仰望苍穹: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仰望苍穹,显大国力量

“中国天眼”FAST位于我国的贵州省平塘县,是全球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它主要用于寻找暗物质、暗能量和收集宇宙中的各种信号。

望远镜“锅盖”越大越灵敏,那500米的“超级天眼”究竟有多灵敏?科学家打了个比方,有人在月亮上打手机,也逃不过它的“眼睛”。

主持“天眼”建造工程的,是已故科学家南仁东先生。关于南仁东的传记,市面上有很多,我们最新出版的《仰望苍穹: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就是其中既独特又优秀的代表。

独特是因为,它是专门为青少年而写的,读起来很轻松;优秀是因为,它确实是一本会让你热泪盈眶、激动不已的好书,这使得它在众多图书中脱颖而出,入选了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这本书的作者王华是贵州省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文笔非常厉害。在创作中,她始终不忘自己是在为孩子讲故事。比如,第一章,她就从孩子们对星空的好奇和憧憬说起,紧扣主题,也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科学家的距离。

此外,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她经常使用浅显易懂的对白来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再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将南仁东在建造“天眼”时遇到的困难提炼出来,避免了科学术语和数据的堆砌。她还使用了几十幅珍贵照片作为插图,将书里描写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小读者面前。

可以说,这是一本对孩子们十分友好的、行文流畅而又诚意十足的人物传记。

那么现在,我们就翻开书,看看“中国天眼”和南仁东的故事吧!

为“中国天眼”,他燃尽了生命

时间拉回到1993年,那一年,南仁东萌发了建造中国自己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念头,而且“要建就建个全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的”!

要知道,当时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500米口径?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简直是异想天开!

当时,南仁东已经是世界有名的天文学家,在日本国立天文台当客座教授,薪资不菲,在一般人看来,他根本没有必要再去挑战这种一看就困难重重的事了。

南仁东却不这样想。

那时候,我国的天文学家想要观测太空,都要跟其他国家借望远镜,每次申请使用,能有一个小时的观测时间,都算是非常幸运了!南仁东总觉得自己要为此做点什么。

于是,1994年,南仁东回国了。

顶着众人的质疑和重重压力,南仁东走上了建望远镜这条路。

为了节省成本,首先要找一个适合建望远镜的大坑。南仁东把目光投向贵州的喀斯特洼地。说干就干,他带着助手跑遍了贵州的上万个窝窝。到了山里,大家只能拄着竹竿、挽着裤腿,手脚并用地爬上爬下。遇到刮风下雨、山体滑坡,更是有生命危险。

2003年10月,选址阶段考察大窝凼留影

结果,光是找这么一个合适的大坑,就找了12年

除了选台址,还要争取立项,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于是,南仁东到处参加国内和国际会议,不停地打FAST的广告,希望全世界都来支持FAST。终于,2007年7月,FAST立项了!

2006年3月30日,FAST项目国际评估与咨询会在北京举行,南仁东作报告

台址选好了,资金到位了,FAST工程终于开始建造了。这时候可以松一口气了吧?怎么可能!这么大的工程,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

大窝凼现场,南仁东指导工程技术人员施工

为了解决钢索疲劳问题,南仁东带领科研团队,用一年半的时间,做了103次试验;为了给FAST“瘦身”,他们又发明了带孔反射面板,减掉一千吨体重;FAST反射面单元即将吊装,南仁东已经70岁了,还要坚持亲自上阵,变成“小飞人”,只为了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大窝凼现场

最终,南仁东科研团队实现了30多项自主创新的专利成果。“它的几大技术创新和突破,注定了它在未来的20至30年,都将保持世界一流的水平和地位。”并且,它的关键技术成果可应用于诸多相关领域,对我国制造技术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14年7月26日,南仁东在FAST临时办公、住宿用房前留影

2016年9月25日,FAST落成启用。此刻,南仁东已是肺癌晚期。他“比以前老多了,也瘦多了”,但梦想实现,就是对他的最大奖赏。在他看来,自己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南仁东星"永远亮在我们心中

2017年9月15日,被誉为“天眼之父”的南仁东离开人世。

截至2018年9月12日,FAST已发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44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可以说,“天眼”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为全人类探索宇宙打开了一扇更宽广的大门。

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写在后面

不管是黑洞照片的拍摄,还是“中国天眼”的建造,刷爆朋友圈的热点背后,都是科学家们日复一日的低调工作。

热点总会过去,但在南仁东等众多科学家身上体现出的爱国、执着、追梦、探索、创新、坚持、勤勉等珍贵品质,将像一粒粒种子,永远传递下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出版的价值就在于此——铭记与传承,启发与激励。

内页展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黑洞照片引发热议,中国天文学尖端科技“中国天眼”,了解一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jf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