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已经去世20多年了,但外婆的样子还是那么的清晰。外婆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皙的皮肤,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和善的微笑,迈着三寸金莲的小脚,忙碌地做着家务。外婆是家庭妇女,她那个年代的妇女几乎都是这样。
听说外婆的父亲在30多岁时,就被军阀的乱枪打死在耕作的农田里。外婆的妈妈很年轻就守寡,外婆是家里的独女,按照过去的传统,像太婆这样有贞节牌坊的年轻寡妇,要从过世的丈夫家族中过继一位男孩当儿子。所以,外婆就有了一位过继的堂弟当弟弟,太婆后来在外婆出嫁后,还收养了一名被遗弃的女婴,女婴的年纪与我妈妈差不多,按年龄该女婴称我太婆为奶奶。该女婴被我太婆养大成人,并结婚成家。
太婆晚年并未与继子和收养的孙女一起生活,而是在我外婆外公家养老。小时候我父亲在部队,我与妈妈在外婆家住了一段时间。妈妈上班时,外婆看着我,我1岁多时刚会走路不久,喜欢跌跌撞撞地在外婆家里一间房一间房地走来走去,那是有天井带院子的老式房子。我清晰地记得太婆经常坐在天井的摇椅上休息。听妈妈说太婆挺高寿的,应该活了百岁吧。我想是外婆照顾得好,太婆才能如此高寿。
外婆自己生了八个孩子,五个女孩,三个男孩,而且全部都养活了。解放前,外公从农村到省城当学徒,学徒结束后就开了自己的小印刷厂。外公聪明且勤奋,带着自己的老大女儿,老二、老三两个儿子,以及八个学徒经营着小印刷厂,成为养活一家的经济来源。
外婆更是辛苦,自己养孩子,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搞卫生等等。以前比较落后,做饭用煤球炉,要把煤球炉点着是不容易的技术活,用该炉子焖米饭更是难上加难,不是烧糊了就是做成了夹生饭,而外婆总能做出好饭好菜,外婆是难得的巧媳妇。洗衣服更是困难了,要早上5:00钟起床,拎着一大篮衣服到离家走半个多小时的河边去洗。冬天,寒冬腊月天也是如此,还好后来有了自来水。
外婆不仅带自己的孩子,还要为自己的孩子带孩子。外婆亲自带了十几个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在我的印象中,外婆总是在带着小孩,天天有忙不完的家务,从每天凌晨5:00一直忙到晚上10:00左右才能休息,中午只能小睡半个钟左右。外婆出来没有休息日,除了日本侵华时,全家离开被占领的省城逃到隔壁的小城市去,才到外地生活过一段时间,直到抗战胜利又回到省城再也没有离开过。她不知道什么是旅游,未尝过游山玩水的滋味,忙碌辛苦了一辈子。外婆没有太婆那么高寿,只活了70多岁,我认为外婆是太辛苦了的缘故。
每年清明就会回忆起外婆的点点滴滴,想起外婆对着镜子用白线自己开脸、自己梳头的情形,这时才是外婆最休闲最开心的时候。我小时候总喜欢看着外婆用白线开脸的场景,感到很奇怪,我妈妈、姨妈她们就没有像外婆那样开脸,然而我分明觉得外婆那样做的时候很享受的样子。开脸是中国传统女子出嫁时要做的事情,外婆一直保持了这种习俗。
每到清明时节,我都会在眼前浮现外婆开脸的模样,那是自得其乐、幸福愉快的情景……
愿外婆在天堂,不再忙碌,安享幸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02915/14aa788bd11575a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