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来鄂州一定要去的地方

来鄂州一定要去的地方

作者: 解忧旅行铺 | 来源:发表于2020-12-20 18:07 被阅读0次

    大家好啊,今天来给大家讲讲鄂州哦

    首先还是游玩线路和景点介绍哦

    Day 1 鄂州西山风景区——鄂州市博物馆——龙蟠矶——莲花山

    1. 鄂州西山风景区

    鄂州西山,古称樊山,因在吴王古都──今鄂州市区之西,故名西山。

    西山集雄险秀幽奇旷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江南名山,湖北省首批四大风景区之一。西山昔有楚门东户之誉,古都?髦橹啤V鞣迨派胶0?70米,全山植被覆盖率达98%,满山苍翠气候宜人,历代誉为浏览胜地。

    西山一脉九曲,九峰六谷,重峦叠嶂,飞瀑漱玉。山上六条谷涧,串连七泉、三池、一湖和两道瀑布。西山地下水水质优良,终年不竭。清甜甘美的菩萨泉和酥脆可口的东坡饼是西山著名的特产。

    2. 鄂州市博物馆

    鄂州市博物馆是政府设立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既承担着配合市内建设工程开展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的重要任务,又肩负着文物征集保管、陈列宣传、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以及对全市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管理等历史使命。

    全馆已设置办公室、保卫科、文物考古队、地上文物保护部、陈列保管部、经营部、旅游部和文物复原复制研究所等科室部所。通过广大文博工作者的努力,已先后在市内发现古文化遗址54处,古建筑8处,石刻6处,革命遗址7处,近现代纪念建筑5处,古墓葬、古墓区多处。

    较有影响的文物保护单位有:怡亭铭摩崖石刻、彭楚藩烈士墓、吴王城遗址、观音阁、庾亮楼、文星塔、城隍庙等。共发掘古墓1000余座。馆藏文物超过2万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6件(套)、二级文物277件(套)、三级文物2331件(套)。馆藏文物以古铜镜和六朝青瓷器为特色。

    3. 龙蟠矶

    鄂州市小东门外大江中,有一座巨礁,石势蜿蜒,矫若金龙,此即“龙蟠矶”。

    公元221年,三国吴王孙权迁都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孙权在武昌称帝前夕,听说有黄龙蟠卧于江中巨石上,积日方去,便赋名蟠龙矶。它与东面江岸的“凤凰台”遥相呼应,并称“龙蟠凤集”,正应帝王定都祥瑞。后又传说观音菩萨看中这里风水,特来蟠龙矶休养生息。

    蟠龙翘首西望,“长江第一阁”观音阁即雄踞龙首之上。观音阁元代监邑铁山建,明弘治初、嘉靖及清代均有修葺。世事沧桑、屡毁屡修。蟠龙矶石头翘首西望,观音阁突兀在龙头之上,恰似凌空飞来,虚悬于大江之中,坐东朝西,逆水而立。

    观音阁阁身正壁镌有”观音阁”三个遒劲的大字。阁内有一亭二殿二楼,总面积300多平方米,阁内自西向东,分别是观澜亭、东方朔殿、观音殿、老君殿和纯阳楼。阁内还供有质朴的石雕观音和栩栩如生的八仙塑像。

    入夏汛期,江水上涨漫淹至观音阁,水中之阁若浮于莲花之上,飘逸随波;枯水季节龙蟠矶像一条巨大鳌鱼,浮出水面,宽厚背脊驮着巍峨观音阁,稳立江中。

    4. 莲花山

    莲花山旅游区,位于鄂州市洋澜湖畔,景区内有元明塔、六合园、碑林等人文景观多处,尤以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碑林——莲花山碑林而闻名遐迩。景区内峰峦叠翠、山清水秀,也是鄂州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莲花山旅游区,以莲花山为主体的九座山峰,宛似依水绽放的九朵莲花,景区内湖光山色,历代文人如屈原、陶渊明、黄庭坚、苏东坡等曾在此行吟赋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景区中的元明塔,层层飞檐翘角,覆盖着金色琉璃。正中的空心柱通天贯地,为元明塔独有(登塔要收费10元)。景区中的碑林,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碑林,总体设计以旅游区内的白猿山山势架构为基础,依山就势,周围建长365米的圆形碑廊。碑林呈现彩色立体模型,整座碑林形成半球体建筑,外圈由黑色碑廊环绕,八条红白二色阴阳碑廊蜿蜒而上。在碑林上,刻画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还有佛教和道家的文化思想,此外还有楚文化、医武文化等。

    游客在景区中,可以去划划船,还可以带着小朋友在景区的的儿童游乐园和小动物园中玩耍,动物园中有猴子、孔雀、梅花鹿等动物。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鄂州的风俗民情哦

    牌子锣

    牌子锣(包括丝弦锣鼓)是一种混牌子自由连缀的民间器乐曲,虽为数不多却得来不易,它凝聚了多少人的辛劳和汗水。据鄂城史料记载,明崇祯16年,义军首领张献忠挥师武昌,途经葛店附近,村民们奔走相告,并以“敲锣鼓,吹喇叭”的方式欢迎义军,后有两个村子取名为“杨喇叭湾”和“上屋罗村”,故牌子锣在鄂州世代相传,有近400年的历史,其中有些曲牌的名称,如《风入松》、《园林好》、《万年欢》等,可以在我国古代“南北曲”和昆曲、京剧、汉剧中找到依据。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民间吹打音乐是湖北省的一个主要乐种,它东起黄梅西至宜昌,几乎横跨湖北省,但各地名称不同,除鄂州称“牌子锣”外,其他各地杂称为“喇叭锣”、“十锦锣”、“锣鼓牌子”、“锣鼓架子”、“挑鼓子”、“背鼓子”、“十翻锣”等,一种乐种的定名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术性和统一性,不能各执其是,最后由专家们审定:根据其“基本一致的传统曲目,相对统一的音乐风格”统一称为牌子锣,这是值得鄂州人引以为荣的。

      老鄂城有句俗语叫做“湖畈有吹打(牌子锣),城区闹丝弦(丝弦锣鼓)”这两种不同的民间吹打,是鄂州民间文化艺术中的佼佼者。有许多吹打曲牌被载入国家十大文艺集成志书,太和民间班社的演奏活动还上了中央电视台;一部烟熏火燎的手抄本《牌子锣曲牌集》的发现更在当时引起省内外专家重视。

      1987年,国家艺术科研重点规划项目——“十大文艺集成志书”(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曲、民间文学、民舞、民间戏剧、曲艺等)的搜集整理编纂工作全面铺开,笔者作为群艺工作者理所当然“上山下乡”,深入基层,搜索民间艺术,手抄本《牌子锣曲牌集》就是在这时发现的。

      1986年5月28日,我和当时基层的一位同志,徒步到太和陈太村考察“玉连环”班社组织活动。陈新凤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吹鼓手,当时已年近80,十分热情好客,我们在他家吃住,一家人从不厌烦。有一天,我们和老人聊得正欢,老人突然神秘地说:“我给你们看一样东西。”老人搭梯子从0上取下一包东西,小心翼翼地打开旧红布包,里面竟然是一部烟熏火燎的旧账簿,厚厚的有一百多页,我随手翻了翻,发现里面全是用毛笔抄好的牌子锣的“工尺谱”,我对此古曲谱略有所识,当时并不在意。当再一次仔细翻看时,眼前忽然一亮!因为曲谱首页第一行,醒目地写着“民国丙辰二月十二日陈盛甫亲笔抄”的字样。陈盛甫是老人的父亲,我心里暗自推算一下,“丙辰年”大概有七八十年吧,这可是难得的“孤本”接着老人翻着账本颇有感触地说,这个本子是“文革”期间拼着命从灶膛里抢出来的,被老人视为传家宝在暗楼里珍藏了十八九年……老人说完又小心翼翼地包好,把它送上楼去。为了获取本子上的宝贵资料,我们只好采取抄的办法,三进三出陈太村,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抄录两三个小时,每次抄录,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老人都会放下活计,守在我们旁边,可见这个本子在老人心中的分量。

      《牌子锣曲牌集》手抄本的发现,引起了省编委的重视,省有关专家学者还来鄂州看望了陈新凤老人。时隔不久,为制作《鄂州牌子锣迎亲吹打》录相带,我们又一次请来了陈新凤老人,让他上镜头,与他一起在宾馆用餐、合影等,我们的热情,感动了老人,他说:“我们陈家打了几代的‘牌子锣’,也没有什么领导关心过。想不到这些吹打玩意儿,各级领导如此重视,看来国家是要把这些东西留下来传下去……”

      鄂州“牌子锣”、“丝弦锣鼓”遍布城乡,流传民间的曲牌数以百计。因年代久远,大多流失或零散不全。“曲牌集”曲牌多而全,吹打兼蓄。整个“曲牌集”计有工尺谱曲牌156个(包括变体曲牌在内共计252个)另有若干地方小调和少数戏词,堪称一部“吹打大全”。

      有关牌子锣的文章发表后,引起湖北电视台的重视,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电视台拍下了陈太村、张夏湾的演奏实况,时隔不久,中央电视台便以“千余名民间艺人活跃在山乡”为题,报道了张夏湾牌子锣的演奏实况。

    如今鄂州乡镇牌子锣十分活跃;城区处处响起丝弦锣鼓声,东门天华乐队还出现了女子演奏队,鄂州的民间音乐以全新的姿态在民间蓬勃地发展着。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了哦,大家记得关注我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鄂州一定要去的地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kk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