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读书想法
海滨随笔||认知与隔膜

海滨随笔||认知与隔膜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4-05-10 05:39 被阅读0次

    声明:作品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海滨随笔||认知与隔膜
    海滨随笔||认知与隔膜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认知所决定的世界里——当我真正深刻领会到这个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相,这真相蕴含着本质的真实:即每个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是不被他人深入理解的,因而注定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试图用自己的认知去抵达别人的内心,这纯属于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始终真实而客观地存在——尽管有那么多真诚善良的人一直在努力改变或缩短人际鸿沟,但隔膜永久存在。

    每个人的成长和经历有许多迥乎不同的过程和细节——作为一个资深教育者,当我试图去说服一个人或者影响其当前的想法或观点,甚至想要去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包括一些方法和习惯的时候,我愈来愈发现这是一件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尤其是面对认知逐渐固化甚至僵化且行为方式已成积习的群体,你的想法和做法更具有浓郁的个人悲剧色彩。因为你面对的不是可塑性极强的儿童或少年,而是具有明显个性化倾向、正在步入成人社会的青年,拒绝一切强制和改变,喜欢彼此尊重,坦诚自己的看法想法,并愿意倾听对方的意见。

    正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背景、过程和经历、感受存在个体差异,特别是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角色不同,认知也会存在极大的差异性——这是每个人生活在自己认知所决定的世界里的主要原因,也是人与人之间形成隔膜的根源。这个世界充满了自以为是的傲慢与偏见,大抵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若遇见思想独立且具有反抗精神的自由人,则会拒绝被对方洗脑,由此也会引起矛盾冲突,最终在激烈斗争中凝聚共识,达成相互理解,这也许才是社会前进的基础吧。

    不被理解,注定是孤独的。孤独的人并不可耻也并非寂寞,他只是不降格以求,他懂得坚持的价值与理由。他宁愿在艰难中前行,也不愿意违背心愿去为权力和某些利益集团站台。在当今这个物质化程度极高的现实社会里,你需要借助经典的力量获得生命的苏醒。因为经典的意义,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甚至超越许多人当下的认知。近来重读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发现每个人物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由此产生认知冲突,影响着人物的行动及命运。

    周朴园的认知局限显而易见,但是不自知:作为资本家,他懂得如何获得更丰厚的利益,结交当地有影响力的权贵富豪,成为大众认可的所谓成功人士;作为男人或商人,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关系,他对家长里短不感兴趣,他看重金钱,这是他真正的本性;作为丈夫和父亲,他并未觉察金玉其外的周公馆,早已经败絮其中且千疮百孔——大儿子周萍跟继母繁漪之间的私情,周萍跟同母异父的四凤之间的不伦之恋……《雷雨》中的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认知里,所有的爱恨情仇,误会与冲突,千丝万缕,纠缠在一起,最终走向痛苦绝望的深渊,陷入混乱无序的疯狂之中。

    每个人的认知,决定了自己的世界真实的模样。不同的认知水平,构成了不同的社会圈层。当我们谈论阶层固化的时候,其实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存在决定了意识——无论个人或是群体,真正可怕的固化,是个人和群体意识的固化。鲁迅的杂文《灯下漫笔》通过银票贬值时期折现银的小故事作为引子,讲解了人们在危难之中容易“降格以求”的保命心态,引申到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现状,判断出人民“做人而不得,只能做奴隶,甚至常常连做奴隶也不得”的处境;并从劳动人民地位的角度,将中国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作者带着“进取之心”,对中国封建文明进行反思批判,反映了鲁迅“以人民地位为角度的”历史观点,对中国封建文化持否定态度的变革精神。

    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到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再到人的时代,这三样时代,如今交错并存。有多少人身处其间而不自知,麻木愚昧,狭隘自私,自以为是,相互隔膜于一种无形的厚障壁里,终成一盘散沙而随风飞扬,这大抵是丧失觉悟与反抗能力之后的绝望吧!我们渴盼着唤醒大众的启蒙者登高一呼,我们期待着社会进步力量的涌现和奇迹的发生。反对既得利益集团的特权垄断,改变逐渐僵化的思想观念和已经固化的阶层现状,给无数躺平和摆烂者开辟向上的通道和发展的空间……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变革决心和强大的国家意志,扫除路障,消除隔膜,打破认知壁垒,创造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真正让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才有可能迎来充满活力的明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滨随笔||认知与隔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ld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