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发现自己与大学同学并非同路人,因为我很穷,父母没有时间送我上大学,还是家里亲戚因为孩子在武汉打工,腰间包布缠绕着一万块学费,送我来上大学。
我们一进大学校门,就有很热情的师兄师姐们招呼我们如何办理入学手续,带我们经过硕大的操场、经过蜿蜒的教育楼去交学费;
从三线城市到小县城到二线省会城市上大学,我头回在学校大门前就感觉到了自卑。
我因为高中被美术老师阐述人类起源梦想所感动而投奔艺术怀抱,笨拙经过两年苦练后,考入了当时211综合大学艺术系,进来后,发现我的同学们都是非富即贵。
舍友舅舅是当年四川首富,爸爸在上海开青岛啤酒加工厂,手下一堆博士给他干活;
另一舍友在住进来第二天,妈妈就嫌弃宿舍环境差,在隔壁商业小区住了一套整居室让女儿不受委屈,忘了说,她父亲是某二线城市市委书记,母亲是公立医院妇科主任。
而我,她们说,在跟我相处头一个月,她们不太听得懂我带了浓厚乡音的普通话;
着实惭愧,我一直以为自己功课努力,就有很好出入,也以为,我的竞争对象是他们。
实际上年过三十突然回想,我跟她们,压根就不在同一纬度上竞争;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很努力很优秀,要打败的是同样优秀的人,要跟她们去抢占资源。
实际上人家的规划已经跟我们不在同一层次,比如我们同班同学在上大一第一年下半学期,就申请交换生去澳大利亚就读食品专业,后来就读一年不适应申请回国,以澳大利亚留学生身份转入我们学校最牛逼专业,我们这种艺术生,通常不被允许在综合性大学换专业,这么轻松,他完成了我们学校王牌专业转换。
我们班班长,因为爸爸是我们学校院长,毕业之后未曾见过她有其他找工作打算,后来在某一次学校QQ群里发现她与老师们合影,原来她已经留校先做我们学院助教,待报送我们学校研究生以后,再继续深造。
我们,从来都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但是,贫穷的我们,难道就不跨越阶级了吗,正因为我们认清自己只是个农村来的普通人,更需要清楚,我们要做的,从来不是与上层阶级竞争,而是踏实学习,认真工作,打败身边与你同阶层的人,日子才会慢慢变好,之后才能逐渐达到中产阶级。
这其中要求我们认清自己是个普通人,做事就用笨方法;在慢启动过长时间过程中,继续坚持,直到量变引起质变。
目前我虽然不算是完全的中产阶级,但是因为经历了所有小地方出来人的挫折,所以慢慢的也突破了父母的上限,逐渐成长很多;
我特别能理解穷人的孩子想要成功很难,他们要突破自己性格上局限性,思维偏执性就特别不容易。
但我们能吃苦愿学习,所以就算很慢,终究会有突破自己原生家庭,获得新生的那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