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
回顾历史,天才和名人的身上都发挥了这种“持续的力量”,经过长年的坚持,杰出的技能和优秀的人格就变成他们身上特质的一部分。
曾国藩多次参加科举,终于在临近30岁时考上了进士,运气好被点了翰林来到京师,来到京师的他,发愤图强,“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升迁到正二品,从一个天资愚钝的乡下人,变成高高在上的京官大老爷。
其中的奥秘在于曾国藩每天坚持的日课十二条,日复一日的精进自己,最后日课写的好到引起了穆彰阿的赏识,在穆彰阿提携下,有了他后来的官运跃迁之路。
他的这个习惯也一直持续到临终的前一天,这也为后人研究曾国藩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资料。
2. 行动在当下,能力在未来。
人生总在迷惑中,头脑中总会冒出各种各样奇怪的想法,“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意义是说什么?这样做我的人生将会怎样呢?”
反复变化的想法,会吞噬我们行动的意志,本来这些也没有办法想清楚,那还不如,将注意力聚焦在当下,行动在当下。
如果想不清楚三五年后想达成的目标,那就先设定这一年的目标。不再痴迷于不着边际的远景。而只是留神于眼前的事情,全力的过好今天吧。
很多时候人在遇见问题时,总会下意识的说:“我不行,做不到。”他们并不是真的做不到,而是以自己现有的能力水平,去判断能不能做这件事情。
正确的做法是,看待自己的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现在你不会做的事情,不代表将来也不会,只要肯潜心钻研,肯花时间下功夫,总是会进步的。
曾国藩起初是个文官,只会些诗词歌赋写奏本之类的事情,谁能想到,在他四十三岁后,竟能由文转武,组建起强大的湘勇队伍,剿灭太平天国。
如果按照一般的“能力现在时”思维,曾国藩或许就拒绝了郭嵩焘的力劝,但他没有,接下这个任务以后,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招募统筹了大量的人才,知人善任,一步一步实现了最初的目标,这个过程,虽然艰难险阻,但也磨砺了他的灵魂,达到了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高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