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热搜就是赵英俊去世的消息。标题是《著名歌手赵英俊因肝癌去世,享年43》,歌手赵英俊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头钢丝球样的头发,对他43岁就去世我也很痛心。其实我最在意的是43岁这个标签,因为我也是43岁,之此之前,癌症我觉得还是很远的事情,现在给我的感觉就是,明天和癌症真的不知道哪个会先到?
前几天,女儿治疗脸上的青春痘去南京皮肤科医院。在等候门诊的空档,她去了一趟南京的玄武湖。她惊讶的是玄武湖比她想象要辽阔,惊喜的是南京老人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专心致志放风筝的;拿着长枪短炮摄影的;一身正装吹起萨克斯的;这个少年感叹:“在南京如果没有一点才艺和爱好,都不大好意思老!”
女儿和我聊天的时候,我就思考作为普通人,如何做一个被他人羡慕,不是嫌弃的老人?
我曾经和朋友聊过老和死的话题,我说我最理想的死,是死在工作岗位。第一,我在死之前能工作,说明身体很好,否则也没办法工作;第二,我老了就是一身病,如是因病而死,那一定是痛苦的;第三,有工作,就一定有收入,我死之前生活是独立的,不依附任何人。
思考如何活到老,就是要在老的那个时期,活得更有尊严,不要要那么局促和不安。就是从现在开始准备如何活得不老?
第一,健康是第一位的。人类虽然有医生以及医院,但是不包治百病,人的身体大多数情况下是脆弱的,损害的健康常常是不可逆的。我亲眼看见我一个同事为得到更多薪水报酬,长时间固定动作超负荷工作,身体发出警报,诊断腰间盘突出。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收入锐减,还有病痛折磨。我仿佛看到非洲大草原一只受伤的雄狮,不得不离开它的种群,独自疗伤。
第二,储蓄能力。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省吃俭用,不舍得吃穿和娱乐,省下钱存起来,防老用,当然无可厚非。我们知道,储蓄的利息一定败给CPI的上涨,真正有用的储蓄就是持续学习,储蓄自己的能力,能力越强,价值越大,别人就会用金钱兑换你的价值,储蓄能力优于储蓄金钱。
第三,持续工作。很多人认为年轻时候努力工作,就是为老的时候不工作准备的,干了一辈子,在老的时候一定要休息,否则这辈子太“亏”了。劳动创造了人,也就是说人一定要工作的,而且要持续工作。所谓意义就是生活中一个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生活的意义,天天没有意义的活着,就是在等待死神的过程。
活得不老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倔强,更是为如何活到老的一种准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