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低头族沉迷手机,谁的错?
“刚上中学的孩子,整天离不开手机电脑,低头玩游戏不理人,说他就不耐烦,整天就关在房间里,怎么办?”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报道称近六成青少年沉迷于手机网络。好像有了手机、电脑以后,孩子就变得冷漠,不听话了。但这些问题不都怪手机,可能还得从家长身上找原因。
有研究表明,孩子们对于游戏的沉迷和网络依赖的产生,与其父母的关心程度有很大关系。对于父母关心较少的孩子,在游戏和网络的社交系统中,可以和更多人交流以获得另类的关心,久而久之就离不开虚拟世界。
让孩子“变坏”这个锅,手机不背。
确实有些年轻家长自己就是手机控,回家就在沙发上上网追剧,孩子自然有样学样。而另外一部分人,由于现代生活压力大,双亲都需要上班,没精力陪孩子,总让他自己玩,孩子就只会在游戏里找乐趣。
看看那些“别人家的案例”:手机是亲子沟通的便利桥梁,一对父母都在外地,但能通过手机网络视频通话,时时和孩子交流谈心。手机也是帮助学习的高性价比工具,学生用手机定价多在千元左右,对比补习班课程动则要价大几千,不只是价格能让普通家庭接受,而且网上还拥有大量免费的名师辅导资源,利用好了更能提供优质的学习辅导。
教孩子正视手机要走好两步
所以对待青少年手机问题,父母首先要做好沟通交流,关心孩子的内心成长,这是第一步。接着就是选择适合孩子使用的学生手机,以管理配合教育。绿网天下特别研发了一款专门给学生使用的智能手机——小格雷学生手机,这款手机和市场上的智能手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针对学生和家长的使用需求,设计了防沉迷功能,让家长合理管控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屏蔽不良网址,引导使用有益的软件。这样一来,不但孩子不会产生上课玩手机、手机沉迷等问题,还能够学会科学使用手机来了解知识和资讯。而且它还帮助加强家长和孩子的联系,家长可用自己手机绑定孩子的小格雷学生手机,这样就能时时督导,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管理,而不是一味的拒绝禁止,令孩子产生更严重的逆反心理。
说到底,教孩子抵制电子产品的诱惑,还是要父母以身作则。在下次唠叨孩子难带的时候,不如暂时放下手机或工作,去认真听听孩子想什么,要多一点耐心陪伴,少一点敷衍漠视,才不会把冷漠的交流方式传递给下一代,形成恶性循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