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年轻人怀着满腔热情或是单纯初入社会,开始和真实世界博弈,不管是人际、客户或是职场中,总是会遇上和固有认知有巨大差距的事,在遭遇迎面痛击或当头棒喝后,不免会感慨:这个以前从没遇上过诶?!
这个世界和书里讲的不一样唉?!
从小就被教育的道德观似乎跟真实差别很大哎?!
我还要不要持续这种纯良呢?
其实毫不客气的说,绝大多数时候,自以为的“善良”不过就是脑力不足、应对不了真实场景的复杂。
当固有的认知受到现实无情的冲击后,在自身的利益受到极大的打击和损害后,可以算作是首次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为什么人们的表现和书里讲的大不一样?甚至开始怀疑人生,疑问是独立的开端。
网上有很多人吐槽在社会中遇到的各种打压、挫折、困难,还有抱怨以及对不平的愤怒,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但实际上仅就苦难程度而言,时代越来越好,平均肯定是越来越小的。谁还没遇到过龌蹉事?目前还从未有人的经历比我当初更趋于底层的黑暗,因为时代的馈赠,现如今的孩子们已经不必再如我们一样经历那些更能彰显人性底层的境遇。
但不管什么时候,事实就是:社会当中遇到的一切不平事,都是自己能力不足罢了!
任何环境或是圈子,都是所有人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博弈出来的一种平衡,不管是职场还是任何社群、圈圈,大家怀抱自身所需聚在一起以求更大利益。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每个人有了自己的定位、并乐意维持利益最大化的平衡。
这个时候如果新加入一个人,原先的平衡会被打破,如果新人能力足够到不仅弥合平和破裂的缺口,还能让整个圈子的利益更大一分,那么就是受欢迎的;可大多新人都有适应的过程,在这阶段,你的存在就是在损害整个圈子的利益,并不是别人不好或是怎样,只是最直观的人性反应,直到快速成长到彰显自己的价值后,旁人觉得你不再是负累(期望与现实的落差也是负累),甚至会得益,这才算是认同。
我从不对年轻人说什么宽容、原谅、当好人之类的情感安慰话,因为宽容是种能力,甚至是种资格,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有资格讲宽容的。每逢不平事,但反求诸己就是,野蛮成长后的精彩是最有力、最嚣张的反击。
人人都讲道德,可什么才是道德?
道,万法之源;德在善政,政在养民;我的理解是:做遵循规则、有利于他人的事!
能够代表更多人的利益,这个就是我的道德观。
每进一个圈子,首先问自己在按照既定的规矩做事,是不是有能力做有利于整个圈子的事,这就是我“混圈子先交投名状”的理论基础。
每个圈子的规则可以说是圈内人共同博弈后、约定俗成的产物,你可以不喜欢、可以觉得委屈,但它就是在客观上代表了圈内人的利益,要么接受、要么离开。
当然如果你在圈子中成长为数一数二的人物,有了相当的能力、资源、担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创立新的规则,大家都会在你的羽翼下讨生活,就像现有圈子订立规则的那些人。
设立对大多数人有利的规则,这不就是道德吗?
圈子如是,社区如是,政府如是,国家如是,世界亦如是,这不是能力什么才是?
如果眼里尽是不平事,不要抱怨,戮力前行就是,因为道德就是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