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七.中学德育

七.中学德育

作者: 星宇万物 | 来源:发表于2020-10-14 20:36 被阅读0次
    一.品德结构和道德发展理论

    1.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2.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响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品德形成也是这四种心理成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情绪和态度。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消极或积极的道德情感都会相应的影响道德行为,进而影响品德的形成。
    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儿童的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的先导。道德认识的发展往往先于道德行为的发展。没有正确的认识就没有正确的行为,有了正确的认识不一定就有正确的行为,因为它与道德主体对认识的内化程度有关。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也对道德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形成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除了道德认识外,还需要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参与。
    4.道德发展理论
    1)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自我中心阶段 --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性是固定的,相同年龄段的人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柯尔伯格确定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每个阶段的划分不仅考虑到儿童是选择服从,还是选择需要,还要考虑到儿童对这种选择的说明和公正性。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顺序是固定的,可是并不是所有人在同样的年龄段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有许多人永远无法达到道德判断的最高水平。

    二.品德的形成

    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依从 认同 内化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众。从众是主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和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众是主体对于某种认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抵触,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者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
    认同是指个体在思想,态度,情感,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内化是指个体在思想观念上和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念,思想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三.德育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或阶层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狭义的德育是指道德品质教育。即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影响,促使他们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品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活动。广义的德育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我们所说的德育是广义的德育,道德品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即是品德形成过程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是不同的概念。他们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2)德育是受教育者受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品德形成过程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影响。3)德育的结果看,学生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学生品德的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有可能不一致。
    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的顺序。
    答: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德育过程在具体实施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终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
    2)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五.德育原则
    1.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知道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要求
    1)要有坚定地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要符和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疏导原则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出发,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其积极向上。
    贯彻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要求:
    1)爱护,尊重,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贯彻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贯彻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体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知行统一原则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还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做到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长善救失原则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客服消极因素。
    贯彻要求: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2)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的开展思想斗争,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又要辅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
    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2)组成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3)加强个别教育,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

    2.德育途径

    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课程
    社会实践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
    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和时事政策的学习
    班主任工作

    3.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例法
    3)情感陶冶法
    4)实践锻炼法
    基本要求:
    坚持严格要求
    调动学生主动性
    注意检查和坚持
    5)自我修养法
    6)品德评价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中学德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rb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