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看梵高就有一千种看法,因为中学时代的画画经历还是去了解过一些关于梵高的生平。那时候第一想法就是:疯子,怪才。精神越匮乏表面越热闹,表面的热闹似乎泯灭了那种从生活中摸爬滚打的铸造出的火热灵魂。在精神匮乏的时代,让我们重温梵高灵魂的炙热、那份久违的纯粹,重新思考艺术的本源。
通过丰子恺先生的《梵高生活》里看到的是这个所有人眼中的“疯子”对画作的热情,痴迷。梵高的作品,从来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热情的硕果,这热情来自灵魂,一如其笔下向阳怒放的葵花那样绚烂浓烈,也同希腊神话中烤熔了伊卡洛斯翅膀使之坠海身亡的烈日那般危险致命。丰子恺先生所用语言文字都很通俗的去梳理梵高生平细节、迁徙历程、手书札记等的考证路线,从而让广大读者都看的懂。但从传记的角度来讲此书并不是一个关于梵高很好的范围,想要更多的了解梵高,还是得从斯通的《梵高传》。
丰子恺为艺术家作了两种类型的区分。第一类是“纯粹”的艺术家或技术家,“我们鉴赏他的艺术的时候,只要看他的作品,不必晓得他的人格如何与生活如何”;第二类艺术家并非“纯粹”的艺术家或技术家,还是一个“人”,并且其“人”的成分还要厚重些、丰富些,“我们要理解他的作品,先须理解他的性格与生活”。丰子恺将印象派大师莫奈等人归入第一类艺术家之列,将梵高树为第二类艺术家的典范。梵高基督徒的信仰,与丰子恺佛教徒的信仰,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大有契合存焉。梵高的信仰不是教条式的,而是把信仰贯穿于他的生活,再由生活反映至他的艺术的。就像是他在另一篇谈恩师李叔同的文章中写道:“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二层楼的扶梯的最后顶点就是三层楼,所以弘一法师由艺术升到宗教,是必然的。”
“对于一个工作的人来说,30岁刚刚步人人生的稳定期,因此,30岁的人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去迎接新的生活。生命中的这段时期一旦过去。有很多事情就无法逆转了。当然,我们也不能指望从生活中去得到我们明明知道不能得到的东西。生命只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收获是不在这里的。我得承认,我是一个有着明显缺点和脾气有些怪的人,我急躁的性格经常让我做出些愚蠢的事,让我在后来或多或少地感到后悔。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抢别人的朋友和生活,更不会谋害他人的生命。虽然我有时也跟人争吵,但我并不想去伤害任何人。我不想成为一个不干任何好事的危险人物。我是一个生活有困难却又从未停止过努力工作的人。为了工作,我需要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人们的同情,不然的话,我将无法顺利地工作。我时常处在可怕的忧郁和烦躁中。当我渴望同情又得不到时,我就会态度冷漠,对人发无名的火,说起话来常常很刺耳。我喜欢独处,不善交友,要我经常和人们聚集交流是一件痛苦的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在肉体和精神上,我都是极端敏感的人,这是造成我怪脾气的主要原因,它让我意志消沉,也损害我的健康。我说“我是一个艺术家”,毛威因此对我进行攻击。我坚信我说的话。在我的理解中,艺术家就是要努力地奋斗,不断地探索,无条件地献身艺术事业。我已发现了它,了解了它。所谓艺术家,就是包含有永无止境地探索的意思。即使我不断地遭遇挫折,也不灰心;即使我身心疲惫,哪怕是处于崩溃的边缘,也要正视人生。因为我知道伟大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凭一时的冲动。伟大的事业也不会偶然得来,它是不断奋斗的结果。我相信我会有出头的那一天。”——梵高著
文中大量的穿插梵高每个时期的作品,看后让人觉得心里澎湃和感慨的作品还是在阿尔时做创作的。配上自己最喜欢的梵高先生的作品:
梵高生活 梵高生活 梵高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