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霸道,蛮不讲理。这是爸爸。
迁就软弱,原则性缺失。这是妈妈。
胆小如鼠,见风使舵。这是小儿。
趋利避害,精致利己。这是大宝。
这就是目前我的家庭成员现状。
虽然我极力争取团结一致的家庭关系,但是,那个刚愎自用的爸爸通常会把我的努力破坏殆尽。以下是父子俩日常对话。
我想去图书馆。孩子请求。
去干啥?这么热的天,不去!
我想去找同学玩。
不去,光知道玩!
我不想吃茄子。
不行,别人都能吃你为啥不吃?!
这还不算,通常是吃饭时间一起开吃,吃的是同样的一锅饭,他非要在饭桌上挑来让去。给个这,给个那,好像他碗里的都是精华。 我不要!孩子反对。
反对无效,无视孩子的反对我行我素的添加。尽管专门让他看了“给人夹菜是好意,没准别人不愿意”公益广告若干次,却仍挡不住他夹菜的意愿。眼看孩子饭碗里的饭越吃越多,满满都是那来自爸爸的爱呀!这还不算,最终孩子吃的慢,磨磨蹭蹭吃不完,速度落后于他,忤逆了他的好意,他还会批评指责,咋吃这么慢?
就这么填鸭式的喂养,愣是把一个偏瘦的孩子喂养成了一个80多斤的小胖墩儿。还振振有词,不吃咋长个子?
小孩子吃饭,难免会撒一点,他会暴怒,语言暴力,甚至于用筷子狠狠地刷他的脑袋。闹得不愉快。
饭桌上这个剧目每天上演。压抑的气氛笼罩着我们。规劝是起不到作用的。原生家庭的记忆刻进骨子里。毕竟小时候的他也是这么长大的。
作为爸爸,他那个强势霸道的妈妈,望子成龙极度宠爱这个得之不易的幼子,却又对他抱着极大的希望,期望他能在弱肉强食愚昧落后的农村出人头地。双重情感下,对他的宠爱和严格要求使他形成了这样的性格。他的经历又完美复制到了他的孩子身上。
大的因为极力反抗,已经是以自我为中心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小的还没有能力反抗,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抗争,所以就成了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
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反思的时候,也许他认为自己是成功的产物吧。可是他在叙述自己幼年经历的时候也是充满了无奈甚至是愤慨的。
很像《熊出没》里面天才威的童年时光,在妈妈的左右下一切围绕着学习,长大后就冷血无情。
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太深远了。
一个好的母亲,影响三代人。
一个能够明智选择结婚对象的女人,更是泽被后世,配享太庙。
我就是那个失败者,是罪魁祸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