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封城的四十一天!
湖北以外的病例都是国外输入性病例。防控更复杂了,一定不能松劲!所有的坚持与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佳佳摄影昨天同事研发了一个小程序,让我们大家都帮忙试用,以便复学后,供同学们使用。其中一项需要填年龄。讲真,年龄我常常都忘记。内心里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拥有着少女心的小姐姐。时常还需要在小哥怀里撒个娇、闹个小脾气。
细想了一下才填,结果,自己被自己的年龄吓了一大跳。
记得在很多年前,曾经看过周国平老师曾经写的一篇文章《不知老之将至》,虽印象深刻,但当时却也没有太多的感受。周老师在文中写道:老,总是不知不觉地到来的。一个人不到老态龙钟,行将就木,决不肯承认自己老。如果有谁自言其老,千万不要认真附和,那样必定会大大扫他的兴。其实他内心未必当真觉得自己老,才能有这份自言其老的自信。中年与老年之间实在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我们二十来岁时觉得四五十岁的人老了,自己到了四五十岁,又会觉得四五十岁并不老,六七十岁才是老人。我们不断地把老年的起点往后推移,以便保持自己不老的记录。因此,当死神来临时,我们总是感到突然和委屈:还没有老,怎么就要死了?
多年后再读这篇〈不知老之将至〉,多了许多的感概。这当然是人的普遍心态,但我觉得这才正常也很好。
就如妈妈从没认为自己老了,更没认为自己老到需要专程陪护。因为比她年龄还大的钟院士还战斗在疫情的第一线呢。人总是不断地把老年的上限往后推,以便不把自己算作老人,且也真的不会老,可以保持生命的乐趣与斗志,直至生命的终结。
佳佳摄影每天早晨走路时,听蒋勋老师讲〈红楼梦〉已成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享受。今天听的其中一个小片段正好是关于女性因年龄的变化而容易引发的心态上的变化。由贾宝玉的口而出。翩翩公子贾少爷由一个芳官的洗头事件,引发议论道:哎,这些小姑娘们,都尤如珍珠般美丽,为何年长后的女人便成了鱼眼睛?
我想要从原著中找出原话引用的,便找出了自己的《红楼梦》。显示这本书购买于九十年代中期。我清楚地记得我是看过的,但是只看过一遍,过去总认为书看一遍即可。听蒋勋老师的讲课,才知道,一本书原来是可以阅读上百遍的。
蒋勋老师说,曾有不止一次的朋友问到他一个问题:如果将面临生活在一个孤岛上,且只能带一本书时,你会带哪一本?蒋勋老师回答是《红楼梦》。
为什么是《红楼梦》,因为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或者说读上十遍百遍之后,再读依然会有收获的书。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东西,便是对女性的敬佩与尊重。
作者曹雪芹讲述他写作的动机:“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气囊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也因此有了著名的开篇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当然,《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然我有幸生于一个男女平等的时代,更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权益。不因年龄而将自己珍珠般的心,蒙垢失泽成为鱼眼睛。
这将是自己一直努力的目标与动力!
佳佳摄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