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完申请,我就知道自己的申请肯定是过不了。
当时面对那个问题“你为什么觉得你可以当助教”,睡意在脑子里盘旋,大脑几乎停止运转。
我也奇怪自己有什么资格能当助教?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平常发言不积极主动,与同学互动不多......,经过盘点,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资格可以当助教。不过,我还是有点当助教的期盼,于是写了一条理由“对课程的喜爱,愿意投入”。
我当时想,反正过不了,就随便写一条吧。我自己的决心就不强烈。
今天早上,我醒来以后,再回味昨天的问题“你为什么觉得你可以当助教”?其实,抛开我前面乏善可陈的学习情况,我那个简单的回答也是不合格的。
这个问题包含着什么深意?用结构化倾听“事实、情绪和行动”来思考这个问题:事实——我们要招助教、情绪——质疑、行动——你必须做一个让我满意的行动计划。
我学习了这么长时间沟通,却没有把学到的理论和技巧应用到实践中。
沟通理论反复强调沟通的三大能力,“开放性、目标感、建设性”,是在强调想要达成沟通的目的必须要采取相应的行动。
我这次回答问题时,根本没有考虑这三大能力。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好像没有资格”,却没有认真思考目标感和建设性,“我把当上助教作为我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需要做什么呢?那我势必要拟定一个行动方案。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回答,我反馈给评审老师的意思就是,我想做这个助教工作,而且我做好了各项准备。我的准备工作如果符合他们的招聘要求,我成功的概率就比较高。
我回答问题时,仅是简单的反映了我个人的意愿,完全没有考虑行动方案,表明我对这项工作能否胜任,是令人怀疑的。
这是我失败的根本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