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餐是鸡蛋面+地瓜丸,还有一小碟腐乳。
腐乳是我和先生所爱,儿子一直不爱吃,也不试味。无论我怎么怂恿,都不试。
但是最近,他开始吃了,今天还点了几次。
先生百思不得其解。
三周前,我和儿子一起听《鲍鹏山说水浒»,听到卢俊义上梁山一节时,他告诉我,他打算把这个做语文课前演讲的内容。
我说可以啊,我帮你把文稿打印出来,你做参考。
过一周回来,还没轮到他。他说,我还是觉得之前准备的内容不太好,太负能量了,想重新准备。
我又表示了认同,他找了半天,没找到合适的。
我问要不要听听妈妈的建议,他想了想,回答好。
我建议他从生活中的小事找素材,比如猫小灰没有出过门,今天带出去表现特别胆小,就可以挖掘一个主题,谈谈见过世面的重要性。
他想了想,决定采纳我的建议,还与我商量细节。
回想孩子在进入“叛逆期”的时候,是反过来的。
有什么好东西,我想推荐给他,他不接受,而且说得越多越不接受,还烦,两个人都烦。
我想让他做什么,他不想做,越念叨,越不做,关系越紧张。
孩子的叛逆期是如何过来的?有很多原因,有很多人的帮助。要感谢闺蜜传输给我的理念——建立情感连接。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不断地练习共情,学习合适的表达,坚持刻意练习,改变传统观念,让孩子觉得我是真正和他站在一边,尊重他,懂他。
有了好的情感连接,慢慢的,孩子开始关注我的所说所做,当做他的队友一样,他也会试着接触、了解、接受,这就是“趋同”。
没有好的情感连接,孩子就会觉得你的所说所做与他无关,他不关心,也不想听不想做。你越说,他就觉得你在强迫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就要对着干,反着来,这就是“求异”和“叛逆”。
要想孩子平安无事经历叛逆期,真正需要学习和改变的,其实是自己。
不仅与孩子交流是如此,任何沟通,都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