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公众号半年了,昨天才刚拿到“赞赏”功能。有些人十几天就完成了这一壮举,我比较笨,用了半年,178天。
公众号前进的每一步,我都记得十分清楚,好像我也随之成长了一步。
它是我的作品,我精心设计的成果。有些朋友问是否有团队在运营,我说不是,每一个字,每一幅插图,每一个排版,都是自己孤军奋战,认真钻研。
我不是完美主义者,但如果我看到自己的公众号糟糕得一塌糊涂,我会睡不着觉。性格如此,非要达到满意为止。
我写的东西偏文学类,写得不好,受众不多,互联网时代,没有人有耐心慢慢阅读这些文字。我想,越是没人看,才越是要坚持,越是要这么写。热爱,就是个这么神奇的玩意儿。
快餐文化繁荣昌盛,鸡汤文学漫山遍野,纯文学创作的出路到底在哪?我不着急得到答案,我还有时间,我也不急着去哪,我的文字还太稚嫩,它还没有经历过沧桑岁月的洗练。然而我对时间有耐心,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总会找到那个出口,只管坚持便是。
我没想指望靠写作赚钱,所以我不用着急文章难以变现。才思枯竭,表达受阻时,才是我最着急的时候。
一路走来,想说很多感谢。
感谢每一个给我留言说“加油”的人。也许你并没有阅读全文,又或者只看了个开头便觉兴味索然,于是指尖快速滑过,在底部花了两秒钟敲下“加油”二字。
你应该没有料到,正是这简单的两个字,却在给予我很大的能量。一句话语的鼓励对一个正身处低谷的人来说,就像一条救命绳索,像黑夜里的一盏微光,足以让人热泪盈眶。
感谢每一个鼓励我前行的朋友,有人悄悄在后台给我留言,有人每天坚持不懈地给我点赞以表支持。我很早就说过,这条路很难走,但最可贵的是,我们还在坚持。坚持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未来我也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
有人说这个时代诗歌已覆灭,文学已死,我很讨厌这种耸人听闻的说法。
文学永远不会死,只要还有一个人在默默坚持文学创作,只要还有一个人对文学保持着专注的热爱,只要此时此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捧着一本文学名著在孜孜不倦地阅读,文学就不会死。
它永远不可能死亡。因为文学,包含了人类的所有情感和记忆。
目前自媒体写作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成为大号不再是梦想,签约出书也不再是难事。可说句良心话,在这场豪华盛宴的背后,究竟包含了多少营养成分,还令人怀疑。每个人都在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诉求,因为后面总会追随着一群渴望滋润的读者。但真正在创造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大多数写作者还是在嚼着别人吃剩的残渣,加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辅以文字的润色,拾掇拾掇,再把这些料理推到大众面前。换言之,我们拿到的,都是别人吃剩的,再嚼烂了的东西。
而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会试图去创造一些独特的精神世界。
如托尔斯泰创造了“安娜”,司汤达创造了“于连”,塞万提斯创造了“堂吉诃德”,雨果创造了“加西莫多”。他们是走在文字前列的人,不必拾人牙慧,因为他们自己就是那个举着火炬走在队伍前端的人。
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无论是影视,绘画,摄影,文学等等,我们国人缺乏的,恰恰是一种创造能力,而创造能力的缺乏,又是因为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不足。
没有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根源在于教育,我们的教育不鼓励人进行思考,不提倡一个人对于世界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剖析。
同时我们还缺乏一种吃苦的精神,这种苦,是“心苦”,是王阳明对着竹子冥思苦想七天七夜,最终提出“知行合一”的执著,是梵高对色彩和绘画的疯狂和执念。
日子过得舒适且安然,我们早就失去了对学问、对世界、对人类“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钻研和思考精神。也许是我们的热爱还不够纯粹,我们不敢用力思考,深怕弄疼了自己的脑袋。我们的热爱掺杂了太多功利色彩,于是演员不好好演戏,音乐人不能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作家也没有苦心孤诣地为人类造梦,哲学家也享受不到思考带来的快乐。
终究是那一份热爱,还不够深邃,不够狂热,不够痴心。
时间很短,我的故事还有很长很长,耐下心来慢慢讲,即便没有人听,我也是第一个被打动的人。
2007.3.26
网友评论